第976章 風起稻香(三十)(第3/4頁)

九天一直隱於暗處,九天的九人也並非時常相見。可自李倓崛起後,九天中不少成員都被發現或已經變節或放下了九天之志或幹脆被人取而代之,利用他們的身份攪弄風雲。

這些變故讓李復心灰意冷,甚至開始懷疑九天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在民間百姓對建寧王越來越推崇後,李復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反對李倓不惜與之割袍斷義是否必要。同時,李復也好奇李倓從在吐蕃的偏激到如今的行事大氣中間發生了什麽。本來非常忌憚江湖勢力的李倓,如今竟然與不少江湖勢力交好。

在政事上,建寧王一手主導了鹽政改革,不僅讓常平鹽的鹽價降低了三分之一,還提高了鹽稅,增加了以天策府為首的官軍軍餉。相較於神策軍,天策的軍餉一直非常少,可李倓卻讓天策府得到了與神策軍一樣的待遇。李承恩或許不會因此倒向建寧王,可天策府底層官兵定然會與蒼雲將士一樣對建寧王心存感激。

建寧王在鹽政上做的比石慧預想的更好,故此那之後石慧也給了他其他支持。比如幫他從藏劍、霸刀、唐門暗中訂制了大量制式武器裝備其暗中勢力。這是一道新的考題,建寧王成功將天策府和蒼雲拉了進來,掩蓋了自己的光芒,又設計神策軍錯過了新裝備的更換。

於是在石慧一邊試探一邊支持,暗中出謀劃策下,建寧王李倓的實力逐漸增強。眼見建寧王實力大增,楊國忠之流便坐不住了。這些人內外聯合進讒下,已經隱隱說動了玄宗。可就在這時,安祿山、史思明反了。

安祿山、史思明反的有些不是時候,根本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可他們卻不得不動手了,因為安祿山部嘩變,狼牙軍和安祿山的野心曝光了。安祿山為了搶占先機,只得倉促起兵。

安祿山、史思明一反,皇帝自然無暇去疑心建寧王。安祿山這些年經營的太好,哪怕倉促間起事,也在短時間內攻克數鎮。皇帝早就在酒色中消磨了膽氣,聽聞叛軍勢如破竹,心慌意亂帶著大臣和妃嬪逃命。此時,主動請命留守長安的建寧王就成了一股清流。

皇帝惜命惜的只是自己的命,他的兒女子孫不少,死一兩個並不心痛。如今一個不得寵的孫兒願意留下了固守西京那是再好不過了。洛陽有天策府,西京有建寧王,皇帝下令李承恩護衛左右,忙不溜丟就出逃了。

建寧王做為留守西京的王族,得到了一部分權利。李倓迅速發下政令,復玄甲蒼雲番號,派出騎兵接應玄甲蒼雲收復雁門關。玄甲蒼雲謀劃多年,對雁門關熟悉之極,安祿山大軍已經開拔離開雁門關,玄甲蒼雲在李復和風夜北的策劃下,有李倓提前埋伏的騎兵接應加上薛直與長孫忘情一馬當先竟然一夜之間收復了雁門關。

雁門關回到唐軍手中,就等於斷了安祿山的退路。此時民間卻唱起了一首童謠,這是一首預言童謠,歌謠唱的是皇帝寵愛貴妃、楊國忠、李林甫之流以至於天下大亂。這本沒什麽,偏後半段還預言了貴妃葬於馬嵬坡,安祿山、史思明亡於親子之類。

歌謠傳的到處都是,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有心人特意傳唱的。皇帝和安祿山一個忙著逃命一個忙著攻城略地也沒有忘記阻止謠言繼續傳播。不過無論是安祿山還是皇帝都沒有將童謠當真,歌謠卻越傳越廣。

直到皇帝的行轅途經一地,同車的楊貴妃隨口問了一句地名。隨車之人很快稟告皇帝和貴妃,他們已經到了馬嵬坡。

當得到答案是馬嵬坡時,皇帝與貴妃都有些失神。只天色已晚,不得不臨時駐紮下來。因一路奔逃本有些疲憊,當夜早早準備歇下的皇帝和貴妃卻忽然被外面的喧囂聲驚擾。

高力士慌慌張張闖進樓內,說將士們嘩變殺了楊國忠,若皇帝不肯誅殺奸妃,就不肯繼續前進。皇帝和貴妃倉惶對視,靜坐良久。楊貴妃並不是一個知道收斂之人,她入宮後也是一路血雨腥風,皇帝的後妃多少折在楊氏姐妹手中。

可當皇帝沉默時,貴妃就明白她終究也走上了她曾經的敵人老路。皇帝當年可以為了她,奪兒媳殺妻妾,今日自然也可以為了活命殺她。事到臨頭,貴妃倒也沒有哭鬧,主動提出赴死。

皇帝依舊沒有說話,楊貴妃便知道他默許了。

在高力士和嘩變將領監督下,貴妃投繯自盡。不想貴妃死後,皇帝忽然口吐鮮血,傳了隨行禦醫藥石罔效,到了天明時便已經吐血而亡。

皇帝死了,消息沒有傳出,出逃靈武的太子李亨就在隨行將士擁護下倉促登基了。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出,太子登基越發順理成章。此時,安祿山、史思明已經打到潼關,因皇帝駕崩的消息,堪堪登基的李亨倉促之下將前線的指揮悉數交給了建寧王李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