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4頁)

有時候,愛情不止令人盲目,它還令人瘋狂。

費利克斯大概也沒想到自己會是個為愛瘋狂的人,但他甘之如飴。

鬥志高漲的伯爵大人第一步做的,就是把意面變成所有人都知道並且願意花錢購買的食物,為薩丁森郡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只要意面的名聲傳出去了,自然就會吸引那些原本不願意到薩丁森郡來的商人,為薩丁森郡帶來不一樣的活力。

“那你可以把路修一修。”魏薇告訴他:“我們那兒有句話,‘要想富先修路’,落後的交通是阻礙當地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條好的路不僅方便運輸還能改變外地人對薩丁森的看法,把路修好,保證了交通安全,以後我們這裏有什麽好東西,就都有人願意來了。”

魏薇早就對這裏的路非常不滿了,但她也知道修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以現在的人力物力,說不定好幾年都修不好一條路。

所以說出這個意見後,魏薇又皺眉道:“薩丁森郡的人口還是太少了,如果人口能更多一些,發展就能更快了。”

她這話可不是無的放矢,薩丁森是真的缺人。

這麽大個郡,總人口不到十萬人,其中費利克斯領地裏的人口差不多是四萬左右,剩下六萬中三分之二是其他男爵和騎士的領民,三分之一才是自由民。

放到華夏,哪怕是古代的華夏,一個大點的縣城都不止這個人數呢。

所以郡內的人才會住的那麽散,連大點的小鎮都只有三個,彼此之間的距離能用天來計算。

而郡內的土地也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荒地很多,美其名曰是牧場,但實際上這些區域或許並沒有誰在放牧。

而因為三圃制,開墾出的農田每年有三分之一都處於無人耕種也無產出的情況,這點在以前是可以的,但在可以給農田施肥後,就不需要通過休耕來讓地力恢復了,而原本的那些農夫每年耕種十英畝左右的田地已經很吃力了,根本沒辦法再耕種這些以前需要休耕的田地,所以不增加人口是真的不行的。

費利克斯也看到了這個問題,之前休耕的土地在火糞和糞肥的播撒下,有經驗的農夫都能看出它們已經恢復到可以耕種的程度了,最近開始秋播的時候,也有很多農奴試圖耕種更多的土地,但他們確實無能為力了,所以那些恢復過來的土地就只能撒一些由農奴的小孩們從牧場收集來的牧草種子,補充綠肥的同時為冬季的牲畜添加一些口糧。

這在大家看來可真是太浪費了,因為各家的家畜基本都不會養到來年春天,所以他們也不需要那麽多的牧草。

費利克斯同樣察覺到了人口不足帶來的種種問題,但如何增加人口是個問題。

目前最快速的方法應該是買人,普拉迪帝國與好幾個國家相鄰,雖然不會有大規模的沖突,但小摩擦還是有的,輸了的一方會變成贏得那一方的俘虜,貴族和騎士會被贖回,普通平民卻沒有那麽幸運,俘虜會被當做奴隸拍賣,這也是各國貴族的主要來源。

如果去買奴隸的話,確實是最快速補充人手的方法,而且和華夏提倡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一樣,歐洲的混亂局面導致各國成立和消亡的速度特別快,平民對“國”的概念非常模糊,對當誰的領民並不在意,甚至一些過不下去的人會自賣自身,所以買來的奴隸即使是其他國家的人,也不用擔心他們會鬧事。

但奴隸的價格不低,少量買還好,人數太多的話,這買賣就不太劃算了。

所以,他是不是也要嘗試像其他貴族一樣,派騎士偽裝成強盜,去其他貴族的領地搶點人回來?

這個想法有點誘人,但費利克斯最後不得不遺憾的放棄了,因為和薩丁森郡相鄰的貴族和他們家族或多或少都有些親戚關系,由他母親的家族還有他大嫂的,彼此的關系保持的還算不錯,他不好下手。

搶人的計劃打消了,買人又太費錢,那就只剩下吸引自由民主動到薩丁森郡來定居了。

如果是自由民自己過來定居,那就不是他搶人了。

“……你覺得我把稅收消減一些,能夠吸引來足夠多的自由民到薩丁森郡定居嗎?”

魏薇聽他突然跳到了這個問題上,先是驚訝了一下,接著笑了:“當然可以,還有比低廉的稅收更能吸引人的呢。”

“不過相比吸引其他人,或許你應該先從提高自己領民的待遇開始。”

費利克斯點點頭,實際上最近他多少體驗到了一些提高領民待遇後的好處。

比如只要每天供應一頓吃食,哪怕是最便宜的豆子,農奴們在為他工作時也更加賣力了,聽說最近還有不少農奴在打聽他們是否還有像修水池一樣的工程安排,都是希望在秋播之後能為領主服務獲得食物減輕家中負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