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完(第2/4頁)

在皇帝陛下的安排與支持之下,大周這一場被後世戲稱為“清查行動”的人口普查,在戶部、吏部、兵部以及刑部的協同合作下,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才結束。

兩年的時間,宮嶷明明身為戶部尚書,卻在民間留下了“鐵面無私”的名聲;有“老好人”之稱的吏部尚書商正青,不少官員哪怕沒做什麽虧心事,都忍不住見到商正青躲著走;配合默契的刑部尚書蔣睿識和喻睿聰直接成為了勾肩搭背的好朋友,形影不離的他們還被人在私底下取了個“黑白雙煞”的名頭……

這些人都因為霍淩的存在,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間還有說書人在酒樓講他們的故事,霍淩在聽說以後甚至還魚龍白服的跑去酒樓聽人說書。

將霍淩比喻為“玉皇大帝”,並將宮嶷等四人比喻為“四大天王”的說書人完全不知道,他驚堂木一拍,伸手指著就問“這位公子你在笑什麽?老夫說得有什麽不對嗎?”的白衣公子,就是那在他的說書中能夠排山倒海、仿佛有三頭六臂的“天神”——皇帝陛下。

被指著問的霍淩面上不見半點惱意,他笑著朝堂中的說書人拱手道歉,並在對方結束以後給了十兩賞銀以示歉意。

隨後,一身白衣的霍淩搖著扇子出了酒樓。

“沒想到啊沒想到,繼祖父被人感嘆一聲‘神人也’以後,我也有被稱‘此之謂天神也’的一天。”

搖頭晃腦的霍淩感慨不已,“受之有愧啊……”

如果霍淩此刻面上的表情再真誠一點,那麽哪怕是跟在他身邊多年每天都在琢磨君心的小安子,都能摸著自己好像一點也不痛的良心,跟霍淩說一聲“陛下您太謙虛了”。

當感到“受之有愧”的霍淩時不時出宮微服私訪,並定時定點的在酒樓講說書人的故事全部聽完的時候,李公明種植成功後向霍淩證明自己所言非虛的紅薯,在大周全面推廣以後迎來了第一次的收獲。

許多底層人民,第一次知道了“吃飽飯”是什麽一種感覺。

肚子被填滿了那一刻,不少人情不自禁的朝都城所在的方向磕起了頭。

“陛下萬歲!”

不同時刻,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發自肺腑的對著都城所在的方向,說出了這一模一樣的四個字。

民心所向。

霍淩從不覺得自己有做過什麽值得稱道的事情,畢竟他最喜歡的就是看大臣們“臣有話想說”卻只能閉嘴的樣子,最習慣幹的就是腦袋一拍就將靈光一閃的想法丟給臣子去做,免得這些臣子在不夠忙的情況下就開始沒事找事,比如鹹吃蘿蔔淡操心的關懷他的後宮只有皇後一個會不會太空。

霍淩總覺得自己什麽都沒有做,然而百姓吃著紅薯、走著水泥路、住著不怕風吹雨打的房子的時候,嘴裏心裏念的都是“陛下萬歲”。

比起跟人勾心鬥角更擔憂自己頭發的臣子,每天在思考“陛下今天又要出什麽幺蛾子”這個問題之余,嘴裏念的是“陛下您開心就好”,睡前想的卻是“唯願大周永安”。

大周承德帝霍淩所在的這一時期,就連星星都仿佛比其他時期要更亮一些。

大周承德七年,從北疆全身而退的羿建木和公孫洵出現在了除夕宴上。

北疆皇庭因為公孫洵而變得一片混亂,而北疆的草原則因為羿建木而變得一片荒涼。

通過葉曉早年間埋在北疆的暗線,化名為“宮洵”的公孫洵成為了北疆大王子的謀士,明面上為大王子辦事的他私底下卻是北疆大王安排進來的人,只不過是稍微將自己私底下的身份泄露給了小王子,公孫洵就成為了對方拉攏的對象。

緊接著,大王子在二王子身邊同樣屬於北疆大王的人的提議下,將公孫洵派去了小王子的身邊。

兩邊消息都能得知的公孫洵表現得遊刃有余,不但按照北疆大王的想法將大王子、二王子和小王子之間的關系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上,甚至還讓大王子和小王子都對他感到滿意,認為公孫洵是一個值得用的人。

等到北疆大王病情惡化到終於忍不住的時候,蓄勢待發的大王子和有舊臣支持的小王子對上,然而當他們快要拼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公孫洵其實是二王子的人的身份卻突然暴露在了他們面前。

想想公孫洵這些年在他們身邊做過的事情以及得到的消息,受到驚嚇的大王子和小王子連北疆大王的屍都來不及收,就先跟不知何時帶兵將皇庭圍了起來的二王子打了起來。

風光一世而又野心勃勃的北疆大王死不瞑目,而等大王子等人終於想起公孫洵這個人的時候,他已經帶著經過自己觀察並記憶而繪制的北疆軍防圖踏入了大周的地界。

等到北疆皇庭的混亂平息下去的時候,說不定北疆貴族都還沒意識到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已經在羿建木和齊王霍洹的商隊“倒買倒賣”下,變得老鼠與兔子爭地盤、一不小心就會崴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