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臨產(第2/3頁)

換成李承璟,大概也是一樣的道理。

李承璟見程瑜瑾許久不說話,眼神略有放空,似乎在思索什麽。李承璟挑眉,笑道:“想什麽呢,這樣入神?”

程瑜瑾搖頭,自然不肯把這些話告訴李承璟。她轉移話題,說道:“殿下,那賑災的事,換誰去收尾?”

“自然是楊首輔的得意門生。”李承璟察覺到她故意轉移話題,沒有追究,而是順勢談起外面的局勢,“今日只是內閣相互角力,等明日上朝,還有的吵呢。”

果然第二日,江南賑災一事,又在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

賑災主帥臨陣換人,還換的是楊首輔的親信,其他臣子聽到便炸了鍋。朝臣因此吵嚷不休,爭執中,又牽扯出當初徐文克扣餉銀、以次充好、好大喜功,以致於誘發瘟疫的事。朝堂中一派人嚷嚷清算罪臣,一派人指責楊首輔結黨營私。明明當初便是楊派之人弄出來的疏忽,如今,竟然又派自己的門生去收尾,天下為私,有何公正可言?

這大概是楊甫成當上首輔以來,第一次遇到這麽大規模的彈劾了。

眾怒爆發之勢宛如山洪,平時青山綠水安靜如常,等到了那個爆發點,所有新仇舊怨都會一起噴發。有了第一個人開頭,其他臣子也紛紛跟著彈劾,從徐文之事扯到楊首輔擅權,又從擅權牽扯到後宮幹政,最後,連楊家獨孫楊孝鈺欺男霸女,楊家奴仆仗勢欺人都被翻出來了。

不知道誰先開了頭,總之彈劾之勢如同洪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

這場大彈劾直持續了一個月,每天皇帝案頭都堆著雪片般的彈劾首輔的折子,文臣們充分發揮當年考科舉時的文才,各個引經據典,駢散並齊,洋洋灑灑、感情充沛地罵了楊首輔十頁紙。寫了一封還不盡興,第二天見皇帝沒處理,又接著寫奏折罵。

楊首輔處理過許多被人彈劾、引咎辭職的官員,但是從沒想過,有一天,主人公會變成他自己。而且這樣大規模的彈劾,前所未有,最後眾人已近瘋魔,不管事實不管真相,只是為罵而罵。

楊甫成動了氣,雷厲風行處置了其中幾個領頭人。但是開國皇帝留下祖訓,不殺言官,楊甫成不能下死手,只能杖責。然而對於言官來說,因上諫而被杖責乃是榮幸,說出去這是清官烈臣的美名。所以楊首輔打的越兇,只要言官沒被打死,第二天由人攙扶著,還要繼續罵。

楊首輔強硬壓下所有反對的聲音,依然派自己的門生去頂替太子的位置。他以為,這不過是再常見不過的一次彈劾,把跳得最高的幾個聲音鎮壓下來就好了。然而這場彈劾的強度和時間長度,卻遠遠超出楊甫成的預料。

最終,連後宮中的楊太後也驚動了。即便楊太後和楊甫成鬧了齷齪,可是畢竟是親姐弟,外人面前楊太後當然向著自家人。楊太後以病相逼,最終皇帝下令,將帶頭彈劾楊首輔的幾個官員全部降職,提拔了楊世隆的官位,還給楊首輔送去賞銀和名貴藥材,安撫之意,十分明顯。

因皇帝出面強力鎮壓,這樁彈劾之事不了了之,接替賑災之人依然是楊甫成的門生,徐文也不過是降了官,得了個不大不小的斥責。這麽多人豁出性命求正義,最後楊家在風雨中巋然不動,反而是最先彈劾的幾個人,被罷了官,降了職。

連在瘟疫和賑災一事中真正立下大功的太子,如今也避居東宮,甚少出面。彈劾風波中不乏有人義憤填膺地去請太子討回公道,李承璟都說聖命自有道理,他樂天安命,一切聽從聖上安排。

最後所有的事情果然都被壓下,皇帝給足了楊首輔顏面,楊首輔依然一家獨大。朝中人看見一切塵埃落定,氣得不行卻又無可奈何,紛紛替太子感到不值。

在這瘋魔的一個月中,李承璟很少出門,下了朝就回宮陪程瑜瑾養胎。東宮這對夫婦一個比一個宅,全是不好熱鬧的性子,在慈慶宮裏一待就是一整天。

十月過去,幾乎將全京城人都牽扯其中的彈劾風波,也在皇帝的親自鎮壓下,消弭無聲。

進入十一月,楊首輔毫發無傷,楊家人經歷了這一場,出門在外越發神氣。而程瑜瑾的肚子也非常大了,平安脈變成一日一請,慈慶宮所有人都不知不覺緊繃起來。

程瑜瑾臨產期將近,宜春侯府來探望程瑜瑾時,程老夫人瞧見程瑜瑾的肚子,欲言又止,最後只能全吞到肚子裏去。

程老夫人只能變著法提醒程瑜瑾:“太子妃,雖說孕婦要靜養,但是適當運動有益無害。您現在雖然肚子大了不方便,但是每日走動也不能松懈,讓丫鬟扶著,早晚好歹走三四圈。現在多活動,臨產的時候才能少受罪。”

程瑜瑾點頭:“我知道,自從胎像穩固後,我每日定例從沒有松懈過,即便不能出門,也會在東宮花園裏走到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