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改革農具(第2/3頁)

“首先應該是朝廷田畝制度。”陸若華理了理思路,笑著道:“正確田畝制度和定期清查土地分配土地,是重重之重。”有了良好田畝賦稅制度,才能調配百姓積極性,不然只會加重百姓負擔。而定期清查土地,可以打擊非法屯田,非法占田行為。

“其次,應該是良種選育,只有種子好,才能有產量高糧食不是?”陸若華笑著道:“引入和改良糧種,是至關重要一步。”

“最後是農具改進,從耕地,除草,灌溉,收割,防蟲等方面,都最好有適宜農具。還有無論是糧種選擇還是農具改革,都應當因地制宜。我大燕南北方差別極大,很多在南方能用農具到了北方就不一定有用,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陸若華最後道。

對於陸若華回答,蕭太傅點了點頭,道:“第一天可由朝廷制定,但是最後兩個卻又應該怎麽辦呢?”

“地方官員應該興修水利,解決灌溉問題,請朝中工部或者是農家人培育和引進高產量糧食。”這裏所說農家人,不是只黔首,而是只諸子百家中那個農家。

“雖然自從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諸子百家消亡了不少,但是治農大家卻是還有不少,請這些人培育糧種,相信他們不會拒絕。”陸若華道。

“農具改革就需要地方官員深入百姓中,和百姓交流,另外朝廷也應該鼓勵百姓改進和發明農具,他們比我們這些人更懂得什麽樣農具能幫助他們加快耕作。”說了這麽多,陸若華覺得有些口幹舌燥,抿了口茶後,才接著道:“所以朝廷最好設立獎勵機制,凡是改革農具起到效果人都應當受到朝廷獎勵,這樣百姓才有動力。”

“當然,我還是希望朝廷能夠將農書印刷成冊,給百姓普及農書上知識,這樣相信會有更好效果。而朝廷也最好能修訂農書。”

“就比如我今天在除草時候,看到地上草其實並不高,只是一點小草,那些莊戶們就要都拿著這麽重鋤頭鋤地,我覺得若是改進一下鋤頭,也許會事半功倍。”陸若華想到今天自己用鋤頭,提出建議道。

“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將鋤頭鋤面變成空,這樣鋤地而不翻土,既滿足了田間除草需求,有能起到防旱保墒作用。”陸若華笑著道。當時她看到手中鋤頭就想起她上一世時候有一種叫做漏鋤農具,比起現在鋤頭,漏鋤無疑能更好地起到除草而不費力功效。

蕭太傅聽到這句話十分感興趣地問道:“能不能將這個漏鋤畫出來?”

陸若華點了點頭,蕭太傅便立時讓人將筆墨紙硯拿出來,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陸若華明白,每一種農具改革都是來之不易,蕭太傅心系百姓,有些激動也是正常。

話好後,陸若華將其遞給了蕭太傅,蕭太傅看了一會兒後,笑著道:“聽著你講解再加上此畫,我覺得此物應該頗為實用。”

“正好,莊中就有鐵匠,讓他們打來我們先試試。”蕭太傅說完後,便讓人將鐵匠叫來吩咐著。

隨後,陸若華有又和蕭太傅繼續討論著農事,等到第二日漏鋤被打造出來後,蕭太傅帶著她往地中試了一試。

漏鋤放在地上,不用費什麽力氣,下面那些野草就被鋤走,很是輕便。

“這可真是好東西。”田莊頭試過後有些愛不釋手,“這要是以後除草都用這個,不知道會省多少力氣。”

陸若華看著被莊子裏莊戶爭相傳送試試漏鋤,看著這些莊戶臉上喜悅興奮表情,微微一笑。這個時代百姓是淳樸,一個漏鋤就讓他們這麽高興。她雖然喜歡這樣淳樸,但是這份淳樸也說明這個時代落後,百姓有著更大苦楚。

她喜歡這些百姓臉上樸實笑容,她只怨自己能盡自己一些綿薄之力幫助他們一些。

“我會上表朝廷,將此物推行下去,給你請功。”蕭太傅對著陸若華贊道。

“師父說笑了,只是一個漏鋤。”聽到蕭太傅話,陸若華有些窘迫,這就是一個除草漏鋤,又不是什麽耕地灌溉大事,給她請功,她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雖是一個漏鋤,但卻是一個有利民生好東西。”蕭太傅搖了搖頭,並不贊同。

“師父,我想在這裏住上兩天,若是我再能想出什麽好主意,師父再為我請功也不遲。”陸若華俏皮道。她記得自己以前閑來無事看過一本關於農具變革書,前世看時候只是打發時間,如今看來卻有大用了。

她不確定自己還記得多少,但是只要能趕緊一點這個時代生產方式,她就是願意去嘗試將他們都制作出來。

蕭太傅聽了這個消息後,笑著點了點頭,卻也同意了在此地多住兩日意見。

陸若華和蕭太傅在莊子上又呆了兩日,第三日蕭太傅要上朝,是在不行,兩人才回到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