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皇後(第2/2頁)

徐嬤嬤聽著皇後的分析,大驚道:“到時候陛下就會認為晉王站在了您和太子這邊。”

“對。”皇後點頭,分析道:“在旁人眼中,晉王是由本宮撫養長大的,可是你也知道,晉王有一半的時間其實是跟在陛下身邊的。在外人眼中,大家會認為晉王早已站在本宮和太子這邊,但是在陛下心中,阿承是他親近的侄子,是只忠於他的。”

別人怎麽想是他們的事情,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龍椅上的天正帝怎麽想。若是晉王對天正帝來說是不站隊的純臣,就是和她與太子親近一些也無妨。在關鍵的時刻,純臣要比站過隊的臣子要更能被天子所信任。

“而且,最重要的事。此事若是日後由老大和賢妃或者是其他人揭開,到時候豈能不添油加醋,本宮就是無罪也能變成有罪了。”皇後說到這心中有些慶幸。比起其他人揭露此事,她還是希望此事由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侄子揭露更安心。

“如此說來,晉王殿下上稟此事,也是為了娘娘著想。”徐嬤嬤聽了皇後的話感慨道。

“只是苦了娘娘最近要受些氣了。”徐嬤嬤說到這不免有些傷感。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姑娘受罪,她心裏怎麽能不難過。

“這都是小事。”皇後卻覺得這沒有什麽,嘆了口氣道:“說起來本宮也確實有失職的地方,以前總覺得掌管宮務只要宮中不出亂子就好,卻是疏忽了內監宮女在宮外的風氣。”

“好的是陛下看在本宮這些年治理宮務並未出差錯的份上,對本宮並無失望。”因著她這些年在宮務上沒有紕漏,再加上此事也不全是她責任,所以陛下只是交代了她要整治內監和宮女風氣,嚴查有沒有仗著宮中名義在外面為虎作倀,仗勢欺人的,其他也並未苛責她什麽。

“陛下心裏還是看重娘娘的。”徐嬤嬤高興道。

“陛下雖有三宮六院,但也願意給我這個妻子和太子這個嫡子應有的待遇,只這一點,我為他打理宮務照看妃嬪子嗣也是應該的。”皇後笑著道,自打嫁給天正帝做太子妃的那一天起,她就完全沒有了少女時期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幻想。她只期望自己為天正帝打理宮務照看妃嬪子嗣,而天正帝給她做皇後的體面和尊榮,給太子應有的儲君待遇,這就足夠了。

幸運的是,天正帝做到了,而且比她期待的做得還要好。太子周歲時,便得了儲君的位置,而這麽多年天正帝即便是再寵幸哪個妃嬪,也從未越過她去。比起那些被寵妃欺壓的皇後,她已經好了太多。

做人,還是要知足。

“嬤嬤,這次對我們來說,未必不是一次機會。”皇後說到這眼中閃過一道厲色。

“娘娘的意思是……”

“賢妃淑妃他們在內庭局安排的人手,平日裏仗著這二人的勢,有時候對本宮的一些話都敢敷衍了事,這次本宮可是容不得他們了。”這次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對她很是不利,但是對於她來說有弊必有利,這次未必就不是她的機會。

一時間,皇後出手整治宮中,雷霆手段讓人震驚。但效果也十分明顯,風氣大有改善,就連帝王也誇贊皇後治理有方。

賢妃看著自己在內庭局安排的人手被拔出了大半,饒是再好的修養,也不禁摔了幾個茶杯。和賢妃宮中一樣的,還有淑妃宮中。比起賢妃的忍耐,淑妃就放肆多了,不僅摔杯子,還將怒氣撒到了宮女和內監身上,一時間,淑妃宮中的人都苦叫連連。

對於宮中的情況,陸若華並不知曉。她每天都很忙碌,忙著考察吳州先進的農事,將這些記錄下來。她之前跟尤文靜所說的話不是一句空談,她真的想要編著一步全文白話,百姓都能讀懂的農書。

除了此事,她還跟著來到吳州的水部官員一起討論吳州水利上的事情,經過和水部官員的討論,在她的方案上反復修改,彌補漏洞,才最終確立最後的解決方案。

將這些事情都理得差不多,陸若華才有心思拿著自己師父給自己的拜帖,往吳州學府去拜見大儒孟巖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