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問事(第2/2頁)

天正帝心中熨帖了,對著晉王的臉色更和藹了,道:“朕知道你心疼朕,可這朝中的官員哪個沒有私心,特別是這有了想要依靠的皇子後,這私心就更大了。”說到這,天正帝嘆了一口氣,這孩子大了,心思也就大了,下面的臣子的心也都跟蠢蠢欲動起來,對他就開始隱瞞了。

“好了,不說他們。”天正帝沒什麽心情討論李善和大皇子的事情,只是道:“純安,你接著說。”

“是。陛下要知道臣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就是因為臣的農莊中任用了很多經驗豐富的百姓,百姓靠種田為生,所以他們是這個世上最希望糧食產量提高的人,所以臣許以他們獎賞,若是有人能在改革農具或是對種植上有什麽可行的想法,這些人都會得到一筆對他們來說不少的錢財,所以臣的農莊上能種植出高產的稻和麥,與這些百姓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不過這些百姓終究是不怎麽識字,所提的想法也都是根據自己幾十年種田的經驗,所以臣盡可能地跟他們普及農書,讓他們學習,或者是請一些讀書人將一些實用的方法改成諺語或是山歌,讓百姓傳唱。”

“這倒是可行。”天正帝點頭道。

“百姓的知識有限,提供的想法也有限。所以,為了農莊上的農田,臣拜訪過不少農事大家,臣在南方的稻田就是請了談昊老先生幫忙坐鎮,才有了如此成就。”陸若華建議道:“所以請農事大家入朝一事,請陛下慎重考慮,臣認為這樣的人才不應該流失在朝堂之外。”

“此事朕會派人督辦。”天正帝思索了一下道,談昊的大名他之前也聽說過,一直是在野之人,聽說是科舉不成後,便改了方向鉆研農事,也曾著過農書,在農家中頗有名氣。這樣的人,他一直沒有任用,確實是一大損失。

“屯田一部的事說完了,也說說你對於其他幾部的看法吧。”天正帝道。

“工部郎中、員外郎掌經營興造之眾務,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繕葺,工匠之程式,鹹經度之。虞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虞衡、山澤之事,而辨其時禁。水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以導達溝洫,堰決河渠。”陸若華將幾個部門的職務解釋了一遍後輕笑道:“朝中不少人都說工部是六部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部,幹得都是些雜事,既無錢也無權,有沒有禮部的體面,很多被分到工部的官員都覺得自己一聲再難升遷了。”

對於陸若華的這段話,天正帝並無動怒,相反,他知道面前的陸若華對他說得才是實話,這些話他以前不是沒有聽過,只不過沒有人敢直接挑的這麽明罷了。就比如每次工部尚書一職空缺時,其余五部中沒有一個部的尚書願意過去填補,就是吏部戶部兵部的侍郎都不願意升遷去做這一部之長。

“可是在臣看來卻恰恰相反。”陸若華說完後,眼中帶著鄭重,“工部才是最關系國家民生之事,工匠是國家工事的基礎,昔年吐蕃求娶文成和金城兩位公主,又向唐請求給予蠶種及制造酒、碾硙、紙墨的工匠,文成公主嫁妝中蔔筮經典300種,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由此可見工匠對一國的重要性。水利,屯田都是國之大事,其重要程度自不必臣多說,陛下比臣更明白。”

“所以工部在六部中至關重要,若是工部官員都能夠恪盡職守,發揮職能,天下百姓定然會過得更好。”陸若華肯定道。

“所以你覺得現在的工部沒有做到恪盡職守?”天正帝說完後又道:“工部的問題朕也知道,有什麽想說的你只管說就是。”

“那臣就直接進言了。”陸若華和晉王對視一眼,在晉王的鼓勵下緩緩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