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分憂解難(第2/3頁)

這東西聖上聽說得少,見顧邵提起來了,也生了一點興趣,等著下文。

“一開始的錢,或是貝類,或是布帛,這些所謂的錢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即在當時異常珍貴;直到後來,百姓學會采礦,學會鑄造,而貝類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布帛也不再稀有,這才有了如今的錢幣。所充錢者,在於一個貴字。”

皇上聽著,只覺得新奇:“那你是說如今的銅錢賤了?”

“亦可以這般說。”顧邵解釋道,“民越富,交易往來越頻繁,產生的財富便越多。可如今銅錢面額太小,已經沒辦法趕上民間的交易往來,這才有了如今戶部的難題。”

顧邵頓了一下,皇上示意道:“繼續說。”

顧邵又道:“先前臣在鎮江府的時候,身邊的尋常百姓有用銅錢的,亦有用銀子的。等到了京城之後,臣瞧著用銀子交易的人越發多了起來。說來不怕皇上笑話,會試之前,京中有好幾個賭坊開了盤,裏頭下注的,許多都是真金白銀。”

民間用錢的人不在少數,不過用銀的人也不少,不過,百姓雖用銀,可朝廷征收的賦稅卻都是用錢,朝廷有錢法,卻從未有人提到銀法,也從未公開承認過錢銀兼用。

“百姓買尋常貨物用錢,因為銅錢面額小,交易起來也便利;不過若是遇上大宗的買賣,那多半是要用金銀了,因為金銀較之銅錢貴。一兩銀,可抵成百上千的銅錢。貿易越多,民間越富,所需錢也越多,可如今銅礦不足,銅錢較之於金銀又賤一等,然朝廷除了銅錢外並無他幣,所以才會有錢荒一事。”

皇上聽著竟然不覺得點頭。

顧邵說完,忽然話鋒一轉:“不過——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如今聖上禦下有方,以至於四海升平,民享安樂,大宗的商貿往來不曾斷絕,是以這錢荒也就越發厲害。民越富,才會越缺錢。缺錢是一樁大事,卻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兒。民生凋敝的時候,哪兒來的錢荒呢?”

皇上本來因為那不中用的戶部尚書氣得吹胡子瞪眼睛,如今聽了顧邵的話,忽然間豁然開朗了起來?

“說得好!”皇上撫掌。

如今的錢荒,必定都是因為大齊民富力強,都是因為他治國有方?這麽一想,皇上覺得自己瞬間痛快了,連再想到戶部尚書,都沒有一開始的怒火了。

等看到顧邵,皇上覺得又欣慰又有些激動。皇上沒什麽大志向,對於顧邵這個狀元郎,喜愛歸喜愛,卻沒有多高的期待,頂多指望著他給自己多說些故事。可如今猛然間叫皇上發現,他的狀元郎才是有大智慧的人,甚至比朝廷那些大官兒還要厲害,這怎麽能叫聖上不激動!

“朕沒想到,狀元郎對竟然錢財一事頗有見地。”

顧邵略顯心虛,畢竟他這些見地,著實不夠看,估摸著也就紙上談兵的本事了。

一時又聽皇上問道:“那你覺得那褚幣,是否可行?”

方才戶部尚書在他跟前說得天花亂墜的,讓皇上聽著都有些心動了,畢竟那褚幣聽起來,確實方便又不耗本錢。

顧邵沉默了一下,道:“行用鈔法,並不是一件易事,單是準備金一項便足以讓戶部費神。”

他說這個,皇上也聽不懂,不過他越想越覺得他有本事,越想越覺得顧邵應當是能解決這些難事兒的,一想到戶部那些不頂用的廢物,皇上猛地拍了大腿:“不如朕安排你去戶部如何?”

顧邵:“……!!!”

皇上卻躍躍欲試:“要不直接任個戶部侍郎?”

反正他覺得可行!

突如其來的一句,叫顧邵徹底驚住了。他當然不可能行下的,這事如何能應下?好說歹說,愣是讓皇上打消了這個念頭。若真依照皇上的意思來,將他從翰林院弄去戶部,還掛著一個戶部侍郎的名頭,可想而知會在朝中引起多大的波瀾。外頭本來就在傳他深受皇上喜愛,若是這時候再弄了這麽一出,那他就真成了活靶子了。

才多大的年紀啊,他哪兒敢當侍郎?

顧邵自以為勸服了皇上之後,趕忙先講了一個故事給皇上聽,讓皇上忘記這件事。皇上見顧邵態度這般的堅決,也就沒有再提這件事了,轉而安靜地聽著故事。

不過,皇上心中卻越發覺得顧邵有本事了。有本事的人不好尋,有本事且又這般謙虛的人,更加不好尋。雖然狀元郎不想要去戶部,但是錢荒的事情還得解決,他也自有別的辦法,讓狀元郎摻和到這件事裏來。

總而言之,他一定要讓戶部那些廢物,見識到狀元郎的厲害!

皇上想得理所當然,能耐嘛,自然需得顯露出來,藏在心裏別人如何能知道?

從太極殿離開之後,顧邵長舒了一口氣。這一回,總算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