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殿前連問(第2/3頁)

太叫人難堪了。

只是皇上顯然覺得戶部這幾個,還能更加難堪一點。說完之後,他睨了許久不動的錢尚書一眼:“錢尚書之前不是說得正在興頭上麽,如今怎麽不繼續說了?”

錢尚書忍了又忍,最後咽下了那口因為顧邵生出來的惡氣,重又開始說了起來。

顧邵一直在旁邊聽著。

上回來太極殿的時候,聖上便有意讓他插手戶部的事,顧邵好說歹說,才讓聖上打消了這主意。當時顧邵是覺得這樣太過顯擺,樹大招風,難免會遭人攻擊。不過長公主這件事過後,卻叫顧邵有了點別的心思。

相比於遭人攻擊,他更怕自己沒有底氣。若是真的做出了實績,那別人想要動他的時候,也勢必會先掂量一二。所以今日之事,顧邵是打定心思要插一手了。

錢尚書說得漸漸忘卻了先前的不愉。

顧邵聽得也極認真。錢尚書說的那些,其實顧邵在書中也不是沒見過,對於鈔法的益處,顧邵自然知道的,他不僅知道,還比錢尚書知道得更清楚。所以對於錢尚書所說,顧邵也只是聽聽就算了,因錢尚書所言,皆是行用鈔法的益處,卻全未提到鈔法的弊端。寶鈔一法,或許在某時可以算作一種妙計,但是顯然,不會是此時,也不會在他們大齊朝。

錢尚書匆匆說完,嗓子已經有些幹啞了。

他說了這麽多,場中除了戶部的人,余下人等絲毫不為所動。這些年來,錢荒一事已經成了朝廷的心頭大患,戶部也是時常“錢糧不足”,每每哭窮。當然,這也不單單是因為錢荒,戶部那一档子理也理不清的爛攤子也是一大原因。正因為戶部理不清,所以短短幾年的功夫,戶部已經換了好幾位尚書了。

這位錢尚書,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至於錢尚書如今攛掇著要行鈔法,其實也不過是想迅速解決戶部缺錢一事罷了。畢竟,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法子。

錢尚書說完之後,掃過眾人一眼,靜等他們的說法。這事已經扯皮了許久了,這些日子是一定要弄出個說法來的。

眾人一時間卻都沒有說話,而是看了聖上一眼。他們固然有些想法,可術業有專攻,也做不到考慮齊全。

皇上一愣,隨即不解道:“你們看著朕作甚?”

錢尚書道:“若是幾位大人都沒有別的意見的話,那便要請聖上拿定主意了。”

“怎麽沒有意見?”皇上可不是沒有腦子的。他原本也被錢尚書說得甚是心動,可是後來轉念一想,世上哪會有這麽好的事,想要印造多少錢便印造多少錢,那這還叫錢嗎?皇上知道自己說不過錢尚書,所以點了顧邵的名字:“狀元郎有什麽話要說?”

錢尚書扯了一下嘴角,隱有不屑。一個毛頭小兒,能有什麽話要說?

顧邵不得不謙虛道:“方才聽聞錢大人的話,確實有一件事,想要請錢大人解惑。”

錢尚書眉頭一挑:“哦,顧大人難不成還真的對鈔法一事深有了解?”

對於這樣的軟刀子,顧邵是不會怕的,畢竟他皮厚。系統那些毫無保留,赤裸裸的嘲諷或許可以傷到顧邵,讓他悲痛那麽一會會兒,不過錢尚書的這些嘛,那真是不痛不癢,一點用處都沒有了。

伸手不打笑臉人,顧邵選擇面帶幾分笑意:“略有了解。當然,自是不及您對鈔法鉆研得深入,所以下官也不敢提什麽意見,只是有些小問題,想要請您解惑。不知下官可有這個資格?”

錢尚書也不指望他能問出什麽有用的,便道:“你且問吧。”

顧邵點了點頭,再次開口:“敢問錢大人,您所要行用鈔法,那這寶鈔,是以何為準備金?”

“自然是以銀。”

“面額幾何?”

錢尚書張口就答:“其文以十計者五:曰五文、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計者三:曰一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以貫計者二:曰一貫文、五貫文。”

顧邵頷首,又問:“那既然要印造,請問錢大人,這頭一年,應當印造多少?”

“歲印八萬錠。”

顧邵忍不住又笑了一聲:“這八萬從何而來,是算出來的,還是錢大人憑空想出來的?”

錢尚書沉下了臉,多看了顧邵一眼,復又擠出一抹笑:“自然是根據往年戶部的核算,稍加斟酌,算出來的。”

顧邵緊追不舍:“那您算出來的根據是什麽?可有核心之義理?往後幾年又該發多少合適?”

錢尚書一時無言。說了八萬,其實不過就是根據往年的那些數字,推測出來的罷了。誰還會找他要什麽根據,誰還能有什麽根據?

顧邵了然,故意氣他:“看來錢大人說得再多,也不過只在一個猜字上,並無義理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