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後萬福(一更)(第2/2頁)

太後就算是過河拆橋,他文王和康王也無可奈何。

“兩位王爺請吧。”

肖安不用太後交待,自行趕了人。

兩人當初是怎麽來的,就該怎麽回去。

太後和皇後此時能放他們出去,至於今後會不會放過他們,又會如何同他們算這筆賬,那就不得而知了。就憑兩人今日對皇後這種無禮,無視皇後的威嚴,恐怕這兩人也不會有好下場。

康王從來就是個不撞南墻不回頭的人,自己的身子殘敗至此,但只要有一口氣在,他永遠都在算計。

康王在被肖安帶出去之前,突然對太後說道,“太後可得想清楚了,誰才姓贏,如今皇上與魏敦兩敗俱傷,誰最得利?姑孰魏家的十幾萬兵馬,如今又在誰的手裏?河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太後應該能懂,今日太後將我等自家人趕出了皇宮,日後再來尋,恐怕就難了。”

康王擾亂人心的本事,不得不說,很有一套。

今日他被皇後算計,落了一場空。

他活不成,皇後也別想好過。

“真給自己長臉。”太後都懶得再費口舌,不忍去挖苦他。

太後沒將康王的話聽見去,可底下有些臣子聽進去了。

皇上和魏敦,兩敗俱傷,同時跌入了秦淮河,至今還沒有消息,誰得利?

稍微一想就知道。

得利的人是庚家。

不僅是皇上在保護庚家,魏敦同樣也在保護庚家人。

庚家世子庚幕一直都是魏家的人,深受魏敦的信任,魏家和皇上開打之後,魏敦就讓庚幕駐守在了姑敦,沒讓他參與任何一場戰爭。

而在魏家的二十萬兵馬沿途過來,到了渡河時,就只剩下了五萬,按理說,庚幕應該從姑孰調取援兵。

但庚幕沒有任何動作,魏敦也沒下達任何指令。

眾所周知,倘若庚幕在這場戰役中,只要將刀槍對向了皇上,那庚幕,便同魏敦一樣,也是朝廷的叛賊。

他在姑孰按兵不動,呆著不出來,倒是誰也說不清,他到底是站皇上還是站魏敦。

如今大戰結束,魏敦敗了,但皇上也是下落不明。

倘若此時庚幕揮軍進攻康城,應尚書和虞統領的人,剛經歷了一場戰爭,如今的精力又系在了尋找皇上身上,恐怕這皇宮當真就是岌岌可危了。

康王一句話,又讓在場的臣子人心惶惶。

“康王爺所言,並非不無道理,如今魏家雖已被滅,但魏敦的老曹姑孰,還有十幾萬兵馬在庚幕的手中,此次並沒有出戰。庚幕雖是庚家人,但七年前就已經成為了魏敦的部下,如今是否為我朝廷中人,還有待考究。”

說話的人是禮部尚書張大人。

對於庚家的突然崛起,他並不看好。

張大人思想陳舊,喜歡一步一個腳印,厭惡每一個突然飛升上來的官員,就如之前皇後一樣,進宮後不過一個淑儀,才過了半年,就成了皇後,速度之快,讓他接受不了,張大人便理所應當地以為,是皇後利用了妖術,魅惑了皇上。

今日皇後在正殿裏的一番言詞和計謀,倒是讓他服氣了不少,但是皇後歸皇後,庚家歸庚家。

庚家先前出了一個慶平侯,並兼任揚州刺史,已經是史無前例的空降。

而庚家世子庚幕,如今又手握十幾萬兵馬,無論是他想謀反,還是歸順朝廷,都是一番驚天動地。

張大人就不適合說人壞話。

前一陣說皇後被庚景聽到,說庚家被虞夢穎聽到,如今說庚幕,庚幕本人就來了。

“慶平侯,侯府世子求見太後和皇後。”肖安剛送兩位王爺出殿,就看到了迎面而來的庚景和庚幕。

庚景是朝廷的重臣,可隨時入宮,庚幕是由庚景以侯府世子的身份帶進宮,身後沒帶一兵一卒,只身一人進的皇宮。

大殿內眾臣子猝不及防地聽到庚幕的名字,除了蘇老先生,個個臉上都出現了驚慌,八成是擔心庚幕反。

“都起來吧。”星煙先讓臣子們站好了,才回頭看向了太後。

畢竟是庚家人,她不能一個人做主。

太後卻是直接對肖安說道,“宣進來。”

進來時庚景在前,庚幕在後。

到了殿內,兩人並排跪在了太後和皇後跟前,行了拜禮。

“起來說話。”

太後說完,庚景起了身。

庚幕卻沒起來。

庚景從袖筒中拿出了一樣東西。

姑孰的兵符。

庚幕將十幾萬兵馬的兵符,舉過了頭頂,臉色肅然地對著星煙說道,“臣誓死追隨朝廷,魏家已滅,臣特此獻上姑孰兵符。”

庚幕雖是星煙的哥哥,但星煙對他的印象卻很淡。

從未正面地去瞧過他,如今這是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