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救人

這日開始,張安張全兩兄弟就去了葛木匠家長住學習手藝,一月回來一次,農忙另論。待張楚再見到兩個哥哥的時候,家裏的秧苗已經能迎風搖擺了。因著稻種撒的勻整好看,張老四家的苗田在一眾苗田中煞是矚目。

張楚是看著稻種一點點長大的,每日不看個三回都要睡不著覺。為此,張寶生沒少誇贊張楚道,“閨女這性子隨我,做事細致沉穩有耐心,這種子撒下去只是個開始,往後需關注的要點可多了,萬不能跟你三伯家似的,播種完偶爾看個兩三回,覺得大差不差就行了。這做事,要麽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更不要心急,老古話說了,磨刀不誤砍柴功。如你三伯家那般做事七趕八趕的,越到後頭越累。不過閨女有一點不像我,不會表功,就知道悶頭傻累。這人啊,做再多好事不說出去誰知道?有時候就要學的精明點,你三伯家張倩多精明,瞧這才幾日,村裏人就改了口風,各個誇贊她是歹竹出好筍,還道什麽小孩子家家不懂事,都是你三伯娘心貪連累了女兒。”

說到張倩,張楚都不得不佩服她小強般的毅力。當初仙鳥報恩一事讓她丟了大醜,村裏人說了不少笑話,編排了很多流言。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張倩竟還能不動如山,每日逢人就喊,見人就笑。再加上她與村裏孩子玩的好,儼然成了核心人物,如此在孩子們的影響下,大人們也漸漸接受了張倩。接受張倩之後,村裏人自然而然會為她開脫,為她正名。

只是張倩是張倩,她是她。縱然重獲她生,也不代表自己就能脫胎換骨,換了性格。張楚獨來獨往習慣了,實在是不擅長張倩的手段。如今到了這古代,她有了妥協,可也有自己的堅持。

她說不來虛話,做不來虛事。她能做的,只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天都過好過充實了。

“我看閨女這樣就蠻好,張倩那丫頭被人放嘴裏說來說去不見得就是啥好事。再者咱閨女勤快孝順,人還聰明,我看啊整個村裏就沒比她好的。”宋氏倒不希望張楚跟張倩那般會來事,到底閨女臉上有疤,若漲了名聲成為大眾嘴裏的談資,只怕這疤痕也得被人拿出來討論。她就怕那些心黑腸爛的多嘴多舌傷了閨女的心。她閨女如今這般就很好,沒以前活潑調皮,但孝順勤快,還跟人小大夫認了草藥,四月底的時候賣了好大一批草藥,掙了五十幾個銅板,比她兩個哥哥強多了。她還愁讓閨女學門手藝呢,她自個兒就拜了個小師傅,學習采藥賣藥了。

“那是自然的,我張寶生的孩子誰個不成器。秋娘,以後你就等著享大福吧。”張寶生得意笑道。因著他家秧苗長勢最好,村裏人沒少找張寶生說好話,就盼著他把那用不完的秧苗送個幾把給自己家。這些日子,張寶生可算是嘗到了分家的好處,瞧瞧,要不是分了家,誰曉得他的功勞,真以為他好吃懶做靠哥哥們養啊。

一家人正說著話,就聽見隔壁鄰居拿著扁擔急急的早上門來,道“張老四,村長家的小孫子在不見了,快點過來幫忙。”

張家壩是個小村,細細算來都有些沾親帶故,就算沒任何親戚關系,若聽到孩子丟了這樣的大事都不幫忙,那肯定得被人說嘴。如今是個集體社會,大家雖不一塊吃飯過日子,但出了問題都是集全村之力幫助。小吵小鬧不管,大是大非上卻不能出半點瑕疵,否則得牽連子孫後代在村裏沒臉。

村長家的小孫子跟六娃一樣大,但是調皮搗蛋的很,他一個人比人家三個孩子還鬧。沒辦法,誰讓這小子是村長家現今唯一的男娃,家裏婆娘又慣的厲害,一句重話都不能對著孩子說,要不然家裏得鬧翻了天。

也是這些日子農忙,村長家播種早,秧苗也出的早,這兩天忙著插秧沒太顧的上這小子,一個不留神就把孩子給弄丟了。問了旁人才曉得這孩子跟在其他大娃子後面進了山,關鍵人家大娃子早回來了,村長家的大孫子愣是沒見人影。

等張寶生一家趕到村長家的時候,村子裏的男人女人都聚齊的差不多了。村長他婆娘跟兒媳婦正坐在地上哭天喊地,再看兩個女娃娃,嘴巴腫的老高,不用想就是被遷怒了。

村長發話讓大家分為兩路人,一路人去河邊上,小塘裏頭看看。另外一撥人則去虎山邊上找找,先問問看大娃子們都走了哪幾條路,主要先搜這幾條路,若是這幾條路也找不到,就沿著這幾條路擴散開來找。

如今天色漸漸變暗,得趁著天黑之前找到,不然真到了晚上,孩子就危險了。村長家的獨孫今年五歲,按理也走不遠,可一村人找了一個多時辰,嗓子都喊啞了愣是沒找到。眼見著太陽落了山,只剩一些余紅,村長一家急的哭紅了眼,他婆娘更是跪在虎山腳下長水河邊磕頭,求山神水神保佑她的乖孫子能完好無損的回來,若真這般,她縱然折十年壽也是甘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