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終章(第3/3頁)

暫且不說豆豆的未來夫婿如何,只說葛宇軒與張楚兩人,在拜祭完葛宗德之後,抽空又去了趟張家村。張灝早兩年就已經流放歸來了,他比葛宗德好了許多,雖也吃了許多苦,這身子反倒變的更加硬朗,這次張楚他們回張家村,竟然看見張灝在那兒種地。

不知是不是因為經歷了生死的緣故,張灝反倒看開了許多,也不賣女求榮了,當然,也不怎麽管兒孫好歹,他啊,如今只管過自己的小日子,種點地,喝點小酒,吃喝不愁,就行了。其他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管。這次張楚他們回來,張灝也沒表現的多麽熱絡,反倒

冷冷淡淡道,“回來做什麽?這裏可不是什麽好地方。”

相比較張灝的冷淡,周氏羅姨娘則要熱情多了。多年未見,周氏的頭發都有些斑白了,看其打扮,也與尋常農婦沒有什麽不同,她瞧了張楚,連連訴苦,道這日子難過,活受罪雲雲。羅姨娘則小聲告知張楚,周氏為了張嫻徹底的得罪了兒子跟兒媳婦,只可惜到最後自己還沒落到好,那張嫻偷了她的棺材本,也不曉得逃到哪裏去了。

聽到此處,張楚也實在有些無奈,人說慈母多敗兒,周氏就是其中典型。如她這般溺愛張嫻,不管她是對是錯,都為她撐腰,落到如今這個地步,也是正常。

因著張楚回鄉探親,她的三位妹妹也都回來了。張靜最終還是嫁給了她姨父家的表哥,日子雖清貧了些,不過她生了個好兒子,善讀詩書,私塾裏的先生都道她家小子日後有出息,故而張靜一門心思的培養兒子,日子過的很有奔頭。此次她見了張楚,沒少說奉承話,目的則是幫他家小兒討個去萬山書院學習的機會。

相比較張靜的能言善道,這位三妹夫就有些老實木衲了,不會說話,也不愛說話,不過看他對張靜細心的模樣就知道,這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好男人,一門心思的娘子孩子熱炕頭。張楚瞧他們兩人相處就知道,他們家裏鐵定是三妹妹當家。

相比較張靜的日子平淡,張楚親妹妹張甜的生活則要熱鬧多了,也不知是怎麽回事,她竟然跟鄒興攪和到了一起,就在去年,她如願成了鄒興的繼妻,不愁吃不愁喝,可一大家子鶯鶯燕燕也不好管理。

對於張甜的選擇,張楚是反對的,奈何羅姨娘喜歡鄒家權勢,張甜也喜歡鄒興為人有趣,到最後還是成了一段歡喜姻緣。因著鄒興與葛宇軒是舊相識,故而他們幾個連襟坐在一塊兒,鄒興的話最多。

至於最小的妹妹張茹,她則嫁給了本鎮地主家的小兒子,今年年初剛成的婚,如今兩人在一塊兒,都是黏糊糊的,一看就恩愛。

就目前看來,幾位妹妹日子都還不錯,唯一不好的反倒是張灝與周氏兩人了。兩人年紀不小,卻起了很大的隔閡,如今與和離分居也沒什麽區別。

倒是眾人見張楚與葛宇軒相處甜蜜,心中很是羨慕,就是周氏也不得不說一句,張楚這個庶女是個有福氣的,葛宇軒也是個良人。每每這個時候,她這心裏就後悔,後悔沒教好自己的女兒張嫻,她雖氣女兒不顧她這個老娘的死活,偷她棺材本,可也擔心她出門在外遇到危險。她啊,只盼著女兒禍害遺千年,活的好好的。

張楚一行在揚州呆了一個多月才坐船回京,又因有重孝在身,接下來的三年裏,他們一家四口都閉門謝客,潛心在家中學習看書。

這三年裏,張楚經過系統的學習,總算能自己編譜彈奏了,夫妻兩人沒少琴瑟和鳴,共賞雅事。相比較張楚的寄情於樂,葛宇軒學的則要雜的多,其中最喜歡的則是金石,為此,他更是花費數年寫下《金石考究錄》,此書一經傳開,瞬間名動天下,一時間,葛宇軒的名聲傳至大江南北,成為名副其實的才子先生。

此一生,葛宇軒都未做官,他與張楚在徐氏離世,豆豆也成親生子之後,就卸下身上重擔,

夫妻攜手四處遊覽,一個撰寫《遊記》,一個繪制《輿圖》,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這一生,平凡卻又傳奇,就是後世,也是瞻仰羨慕者居多。

第4卷 七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