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打臉(第5/6頁)

直到太子進來到現在,殿內的諸人都還沒回過神來,如同殿外的守衛上一刻的反應。守衛們就是被忽然醒來的太子驚嚇到,以至於忘記前來通稟。

皇帝的眼裏都迸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僵坐在椅上。

太後失神半天後,老淚縱橫,忙是站起了身。

“太子,你總算是醒了!哀家這日思夜想,盼星星盼月亮的,可算是把你盼醒了。”

馮姑姑還未來得及扶她,她便已是哆嗦著往太子走去。

太後上了年紀,喜歡感情用事。她曾失去過一個最愛的孫子,如今太子醒了比什麽都重要,她顧不得其它,一把擰住太子的手臂。

擰了一會,太後再擰了擰自己的手臂,確認自己不是在做夢後,淚水洶湧得愈發厲害,一連串的問題從她的唇中迸出。

“你什麽時候醒的?怎麽沒人來告知哀家?”

尉遲璟道:“兩個時辰以前。孫兒醒來後,得知養心殿事況緊急,就沒遣人去告知和父皇和皇祖母。”

“才兩個時辰?那你的身體感覺怎麽樣了?”太後的眉眼間浮現著焦灼之色,視線在太子身上打量,“這邊的事情,你先不要管,你先回去躺著。哀家讓人請太醫來,讓太醫再為你診脈。”

“不必了,孤的身體已經無礙。”尉遲璟含笑著拿下太後的手,示意太後先回去坐。

說著,他的目光掠掠掃過容茶和寧貴妃,最後對上皇帝的視線,談笑自如,“父皇,對於皇祖母在法華寺遇刺一事,兒臣另有想法。”

“你都清楚?”皇帝回過神來,甚感詫異。

“兒臣醒來後,便聽身邊訴說今日幾樁事。兒臣心覺有疑,先行率人前去查明此事。”尉遲璟從容不迫地解釋一遍,“因為事況緊急,事關東晉和西晉兩國盟約,兒臣還未來得及奏稟父皇。但這兩個時辰並非一無所獲,兒臣已經去查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此言一出,諸人俱是嘩然。

前頭,大皇子與皇帝約定時間,也只敢以三日為期。

太子醒來後,非但身體一點問題都沒有,反而在兩個時辰,查清了整樁事。

這還是正常人麽?

皇帝沉思了會,斂目道:“你不妨跟朕說說你的收獲。”

尉遲璟頷首應道:“在此之前,兒臣先帶父皇見一個人。”

皇帝準許後,尉遲璟沉聲吩咐身邊人將侯在殿外的一位婦人帶進來。

婦人著了靛青的粗布衣裳,臉上有幾處褶痕。許是從未見識過此等大場面和大人物,婦人有些處局促不安,雙手牢牢地扣在一起。若非經宮人指點,她都忘了行禮。

她看起來與普通的山野村婦無異,不敢正視前方,只敢低頭,用余光打量殿內的環境。而那道余光,在掃過寧貴妃時,略有停留。

短暫的停留,亦是皇帝的一聲輕咳,嚇得收了回去。

皇帝擰緊雙眉,“這位是?”

尉遲璟不答,反而挑眉望著寧貴妃。

“寧貴妃可認得此人?”他的語態溫和,仿佛在過問一件尋常事,而篤定的眼神裏,自有刀鋒暗藏,分明像是勝券在握的模樣。

從他進來那刻起,寧貴妃便有點亂了陣腳。

而今,她見了這名婦人,頗有些六神無主。

寧貴妃調整心緒,倒吸一口氣,堅決否認:“不認得。本宮自小錦衣玉食,鮮少步出閨中,怎麽會與這等村婦相識。”

的確,在旁人的印象裏,寧貴妃是前任太史令之女。太史令卸任後,便帶著一家老小衣錦還鄉。隨後,太史令過世,年幼的寧貴妃便由其叔父撫養長大。

恰逢昌平大長公主想討好皇帝。昌平大長公主在遠遊時,見到寧貴妃,對她的容色頗為贊賞,便認為義女,帶回帝京,教以歌舞。

皇帝初次遇到寧貴妃時,是在昌平大長公主的府上。當時,皇帝被寧貴妃的一支霓裳羽衣舞迷去了魂,不顧一切地將她納入後宮。

“貴妃的身世有什麽問題嗎?”太後不解地問。

“寧貴妃,你不認得這位夫人,她卻認得你。”尉遲璟言罷,令那位婦人上前開口。

那位婦人深吸幾口氣,整理一番思緒,垂目道:“民婦的家鄉在東晉和西寧交界帶的南山下,也不過是一個小村落。村落裏有位姑娘打小生得好看,我們那裏的人都打趣說,姑娘必是大富大貴的命。沒想到,有一天,村子裏真來了一位貴人。貴人一眼便相中了姑娘,與姑娘相處了好幾日,走時還將姑娘一同帶走了。

尉遲璟問:“那位姑娘長什麽樣,你還記得嗎?”

婦人暗中再瞅了瞅寧貴妃,頗有些心驚膽寒。

半晌,她才吞吞吐吐道:“她長得就和貴妃娘娘一樣,兩人像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但這麽多年過去,姑娘的長相和氣質越來越精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