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第3/4頁)

在心神徹底放空,一切煩雜都被排除後,自那閉眼後的黑暗中,她潛意識裏仿佛注視到一團變幻莫測的光。

意識注視著那團光,放空的大腦卻依舊波瀾不驚,沒有一絲驚異,注視僅僅是單純的注視,沒有探究那是因為感官封閉後大腦的臆想,還是確實看見有這一物體,不去辨別那是真是假,存在或是不存在。

但便是伴隨著這份無所謂是與否,時間不知過去幾何,那團光在虛無的注視中開始演變成一個身上籠罩著一層光暈,看不清面貌的女性。

看到光暈中的女性後,藻月的意識才稍微有了一點起伏,然後想起當初轉生過程中,經過的那個阿三家神域。

雖然她不知對方是何人,該如何去稱呼這名出現於自身意識中的神袛,但在看到的一刻,心裏只有平靜與安寧,仿佛所見所聞,所發生一切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她無需去考究這是何人,因為都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事物。

“一切墮落來自恐懼。”

現身在虛空中的大女神,左手持三叉戟,右手舉於胸前,掌心朝外手指自然舒展,作無畏印手勢。她出現後只是述說出這樣一句話,然後沒有再多余的表示。

就如同本該如此般,無需言明自身是什麽,她的出現只是為了向陷入迷障的人傳遞某種理。

然後在對方的引導下,藻月沿著這句話以此為索引,思想開始泛起漣漪。

她一方面開始審視自身過往,另一方面則回顧來到世上後,在世間遊歷時的所見所聞,漸漸的原本呈現為被朦朧面紗遮擋的事實,逐漸變得明亮清晰。

因為恐懼“死亡”,所以追求“長生”。

因為恐懼“失去”,所以想要“控制”。

因為恐懼“客觀”,所以沉浸“主觀”。

當意識到這些之際,藻月忽然了解到,她自身上的恐懼則是源於害怕墮落……雖然她接受身上負面的存在,但她卻也潛藏對這份負面的畏懼。因為她自身原本是人,即使曾經或者被那些神明祝福過,智慧得到開導,但她畢竟是從人世中誕生,受世俗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深層潛意識中實際仍然判定這是不好的事物,認為應該回避壓制,所以她開始擔憂於理智的失卻,判斷力的失誤,害怕混沌帶來的墮落。

然而她本該無畏才對。無論是善是惡、正確與否、有情無情皆為過程,俱是構成世界整體的部分。

世界是面映照人們的鏡子,面對恐懼時不是應該尋求擺脫的方式,而是唯有接受恐懼才能超越恐懼。

這些都是她原本都明白的道理,只是當她再次進入到世俗,從觀察世界者變成世間一員時,由世俗帶來的紛擾,同時人性中的無知開始漸漸將她視野困惑住。

不過如今伴隨冥想,當那能破除迷障的力量以女神姿態現身於她意識之中,為她點明事實答案,讓藻月得以茅塞頓開,明白困擾她的局限所在後。

當排除人性的固執所帶來的諸多弊端,經由智慧所主導的理智便是神性湧現的一刻。

面前的女神雖然看不清面貌,但藻月卻心領神會,知道她此時是在朝自己微笑。

事實上正如她所領悟的一般,當她內心因勘破排除紛擾帶來的浮躁,心態回歸於祥和,重拾輕松愉悅,無論安與不安中,皆能怡然自得時,女神也隨之而由衷喜悅,由此,在接下來在這冥想的世界中,開始向她揭示宇宙的外在力量與內質屬性。

女神在她面前化身為十個不同的相貌,當中有兇惡,也有友善,有恐怖,也有親近。這些是帕爾瓦蒂為成為與濕婆匹配的真正宇宙母神,在修行中戰勝心魔,破除人性弊端後產生的形態,因此每一個都蘊含著人們戰勝自我本性的至理,是這些真理的人格化顯現。

“當初帕爾瓦蒂為你塑造形態並賦予力量及勇氣,拉克什米給予你財富和運氣,娑羅室伐底賜予你智慧與口才,三個女神具為我在世間的形象顯現,智慧、才華、溫柔、勇敢、歡樂、悲傷、狂怒……這些是存在於每個人內心之中的屬性,也是讓人面對外界殘酷時的真正力量。”

在向展示出內質屬性後,作為宇宙中陰極根源力量的具現化,同時也是象征著原質、物質性、陰性的薩克蒂,接下來的時間中又為其展示出外在修行的力量。

……

自結束冥想,藻月再次回到外面後,雖然她外在並沒有什麽變化,但神態中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靜平和。讓人僅僅是看見其身姿,就能排解一切煩憂,心神安定消除所有的躁動不安。

似乎知道些什麽的六道仙人,在看見此時如今這一狀態的藻月後,主動施禮道:“女神。”

藻月右手舉於胸前,以無畏印回禮後,面帶從容溫和的微笑,用平靜的口吻道:“接下來我所做的一切都請不必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