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6/7頁)

他們是周太子的人,這次能來虞國當什麽天子特使,也是太子顧使的小手段罷了。

而拿著天子詔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見到虞王,以說客的身份勸虞王放棄翦美人,他們可是天下有名的說客,所以有足夠的信心。但太子顧在他們出發前卻告訴他們,如果不能見到虞王,那就直接放棄去虞王那裏當說客就行了。

這些說客對太子顧的吩咐十分不理解,既然如此輕易放棄,那麽大費周章讓他們到虞國是為了什麽?

見完大監烏溫後,他們還來不及發揮說客的才華留在虞宮時,就被虞宮的宮人“友好”地請出去了。面對虞國人簡單粗暴的刀劍,他們只能閉上嘴巴,老老實實離開虞宮。

不過沒有見到虞王就不代表他們此行失敗了,幸好太子顧早有預料到會發生這種事,甚至他們從事情的全部來看,甚至隱隱覺得太子顧是一開始就不認為他們能進入虞宮見到虞王,甚至還能做到說服虞王這種事了。

也許太子顧只是借此遮蔽虞王的視線?雖然始終捉摸不透太子顧的真實想法,他們仍然是按照太子顧所說的,在離開虞宮後留在虞宮晉陽,從而等待合適的時機到來。

*

吳三公子第一次進入虞宮,他跟隨引路宮人走在宮道上,時不時打量著周圍的建築和景象。虞宮和吳宮的風格截然不同,虞宮威嚴沉悶,而吳宮處處充滿著高調的奢華。

但朱煥沒心情感慨虞國和吳國的區別,他只是在想,這裏就是翦姬在虞國生活的地方,甚至還悄悄記下了虞宮的一些特殊建築。朱煥覺得,如果翦姬願意跟他走,即使需要給她重新建一個虞宮,他也會拼了老命建的。

雖然吳國三公子有這麽遠大的設想,但他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一群宮人眼底偷偷溜出去,不知道為什麽,朱煥總覺得虞宮的戒備實在是太過誇張了。

朱煥在路上看到有宮人端著盛放了羊、豕、魚等的鼎走過去,又聽到從主殿忽近忽遠地傳出編磬絲竹的樂音,他不由得焦急起來,慶功宴都快開始了,他卻只能跟在這些宮人身後,根本沒有辦法去找翦姬。

早知道就讓那兩個暗衛進來跟著他了,想到他居然傻傻地讓暗衛守在外面,朱煥心裏就是後悔。

因為跑神他稍微落後了一步,只見前面帶路的虞國宮人走的有些遠了,朱煥心裏一驚喜,也許可以趁著現在離開,但他剛轉過身,就被他身後的吳國宮人拉住了。°)?理(?°???°)?

“公子,對不住了,大王吩咐讓我們務必看著公子,不讓公子在虞宮內亂跑。”他們拽住朱煥,半推著讓他跟上那些引路的虞國宮人。

吳王......朱煥實在沒想到他兄長還能這麽吩咐,頓時,朱煥整個人都黯然了,難道他接下來只能坐在遙遠的賓客角落看翦姬和虞王恩愛嗎?

*

“丞相大義。”與虞國丞相傅郎安商談完畢後,不管是不是心甘情願,吳國大臣都拱袖向傅郎安行禮。

畢竟他們無法面見虞王,丞相傅郎安是他們唯一可以商談的途徑,這次聯姻是否成功,歸根結底,是要看這個虞國丞相在虞王面前怎麽說了。

傅郎安讓丞相府的家老送走這些吳國大臣後,剛回到室內,門就突然被“篤篤篤”的敲響,他剛皺眉看過去,就見有人從門縫下塞進一封帛書。

傅郎安眼皮跳了一下,直到外面的腳步聲徹底消失後,他才不急不慢走過去,修長的手捏起帛書的一角,似乎有些嫌棄。

他將帛書展開,看到上面的特殊紅印時,便知道這封信來自荊主。

他匆匆看完,然後毫不猶豫地把帛書扔到火中燒掉。

想到帛書上的內容,傅郎安閉了閉眼,荊主已經到晉陽了......這封信一方面是特地告訴他這件事的,另一方面是讓他現在去一處地方面見荊主。

傅郎安穿戴好爵服,推門喚來仆從小廝:“看好丞相府,若有異常人進來,立即拿下。”

接著他朝虞宮的方向走,慶功宴要開始了,他這個丞相可不能缺席,至於荊主那邊,只是不迎接罷了,並不妨事,傅郎安淡淡地想。

*

在隱藏在晉陽的齊國人所居住的柴扉住處,幾個齊國探子聚在屋內,焦急地等待那位什麽智者的到來。如今齊國大半城池都被虞國攻下,眼見齊國就要步上燕國滅國的後塵了,齊王一下子急起來。

齊王吩咐他們這些在虞國的人早些行動,但這種事不是齊王說開始行動就能開始行動的。那些好不容易派到虞宮的刺客,都很快被察覺出真實身份而被處決掉,剩下的這些探子便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所幸答應援助齊王的太子顧還記得他們這些藏在晉陽的齊國探子,太子顧派人給他們傳信,告訴他們會有一個老者前來幫助他們。如果非要說那位老者是什麽人,大概就算是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