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第2/4頁)

或許是看不慣她偷懶,這輩子,又被捆綁上了兩個熊孩子。

不過,有了上輩子的幾十年這一下子緩沖一下,林嵐這輩子總算調整過來了。

即使接收了兩個熊孩子,也沒有讓她爆炸或者歇斯底裏。

能按著她的步調,該做什麽就做什麽。

每天醒來,將包閻送到國子監,然後到花店打理花草,路上見義勇為,做下好事,抓下小偷、綁綁要犯,然後中午接了包閻,帶上趙昀到皇宮混一頓午飯,再將包閻扔回國子監,到晚上日落時分,再將人接回開封府。

趙昀沒滿六歲之前,她每天都帶著他和奶娘走,等他滿六歲之後,就將他扔給包閻,她落得輕松。

就是行程不變。

每天都是開封府-國子監-花店-國子監-皇宮-國子監-開封府這樣。

為了縮短她每天的行動的時間,友情的開掛贈送了皇帝一堆《隱士報國寶典》(功德兌換),讓趙昀都捧給了他爹。

在其位謀其職,這些事情,交給當皇帝的人,準沒有錯。

讓林嵐很滿意的就是,沒多久,汴京轟轟烈烈的改造就開始了。

交通法出台,皇帝還弄了一個公共交通系統,連掛牌的運營馬車,都推出來了。

想要活的輕松悠閑,大環境的改造也是很重要的。

不用她勞心勞力,就能有人將周圍改造得讓她舒適,何樂而不為?

至於周圍的人都在傳的,什麽開封府的金童玉女下凡歷劫,獻策於陛下什麽的,純粹是扯談。

林嵐不會這麽幹,她無權無勢更沒有人手,做不來這些,她又沒有瘋。

國泰民安的情況下,做個普通百姓多好!

何必自找麻煩?

包閻那家夥如果沒有不是在考驗期間,帶著記憶,他或許能辦到。

不過如今他也只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神童罷了。

最多就是接受能力強一些,這些劃時代的東西,他也不可能一時間想到那麽多。

這麽做的,只有皇帝和皇後了。

慈父慈母之心作祟。

為了保住兒子的,保住每天和兒子相處的時光,他們真的蠻拼的。

大相國寺的那個坐化的高僧說的沒錯,皇帝陛下後宮美人不少,但是自從太子出生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懷孕了,太醫也肯定皇帝的身體沒有問題,後妃的身體也沒有問題。

就像被詛咒了一般,趙昀算是皇帝的唯一碩果了。

不是沒有人想從趙昀的身世造文章,可是趙昀簡直就是挑著皇帝和皇後兩人的優點長的,只要一站在帝後兩人的面前,只要不瞎,都可以肯定是一家三口的那種。

趙昀也是真的,不怎麽適合居住在皇宮。

林嵐帶著小家夥進宮,每隔幾天都要面對一波的災難。

刺客、投毒這些都是小兒科了。

突然撲出一只發瘋的貓狗、大樹突然倒下、橫梁斷裂……

各種災難層出不窮得讓林嵐目瞪口呆。

只要一離開林嵐和包閻的範圍,趙昀就會發生讓人難以置信的意外。

位面為了送包閻金手指,也是很拼了。

讓每天都想見到兒子的皇帝皇後徹底放棄了將太子養在皇宮的主意。

可是要每天平安的見到兒子,這也是一個問題。

首先,給包閻和林嵐找正式的借口進宮就是問題了。

封官封爵什麽的,包拯這種“耿直”的官員絕對會成堆的站出來,噴得他們體無完膚。

別看包拯是包閻的叔祖父,要是皇帝給包閻封爵,他絕對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皇帝到時候,要多沒有臉,就有多沒有臉。

而且,只要有點智商,都能看出來,包閻是個好材料,將來絕對也是一位國之棟梁,憑借現在他和太子的情誼,將來肯定是輔助太子的心腹賢臣。

皇帝直接封賞什麽的,有種多此一舉,揠苗助長了。

明面上的不能直接來,只能從“歪”的方面來了。

例如傳播封建迷信……

額,好吧,是給包閻和林嵐造勢了。

皇帝毫不猶豫的就讓手下,將他這些年來的英明指導,扔了大半的,給包閻和林嵐,在外面宣揚,他如今推出的種種利民政策,都是林嵐、包閻還有太子,在閑聊的時候,提示他這個皇帝的。

其實事實也是從太子手上得來的書冊中感悟的,這麽說,其實也沒差。

有相國寺圓寂高僧的箴言,加上金童玉女的“表現”,那麽太子就能名正言順的居住在開封府,也能每天讓金童玉女帶著回皇宮,和皇帝、皇後一起用餐,以解他們的相思之苦了。

高人隱士們不是說,要善於運用“輿論”嗎?

只要百官和百姓沒有意見了,誰還會有意見?

皇帝還覺得他十分的學以致用了。

皇帝和皇後,每天都最期待的就是,他們的皇兒,前來陪他們用飯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