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4/5頁)

這一夜江為功躺在吱呀亂響的木板床之上,長長地舒了口氣:“我的娘,這一路上跟要趕著去投胎一樣,我的腚都要顛成兩半兒了。怪道那些家夥一提出差就叫苦連天,今兒我也算知道了。”

闌珊忍不住笑道:“江大哥,咱能不能說點兒好聽的。”

江為功翻了個身,底下的薄木板慌裏慌張地亂叫了起來,他道:“小舒,我可服了你,本來我還以為是你先撐不住呢。”

這些日子來隊伍中叫苦連天的有一大半,闌珊卻一聲也沒言語過。

聽江為功哀嘆,闌珊道:“既然已經走在這條路上,叫喚又有什麽用呢,好歹明兒就進城了,也能喘口氣了。”話未說完,就聽到呼呼的鼾聲又起,是江為功早入了夢鄉。

次日比平時要晚半個時辰起身,大概是知道終點到了,昨兒又飽飽地睡了一宿,大家的精神都還不錯,一鼓作氣向著翎海而去。

翎海是靠海的一個縣城,坐落在海灣子裏,仗著地理優勢,工部在這裏設了個小型的造船廠。

這一次所造的大海船,本也是為預備皇帝陛下大壽獻禮的,眼見要成了,沒想到居然出了這種意外,又是在大節下。

楊時毅很了解皇帝的性子,最喜歡聽好消息,似這種敗興的事情傳入耳中,龍顏大怒,立刻就要先死一大批人,所以楊時毅才選擇暫時的瞞而不報。

工部的隊伍進了城後,就在原先的造船局下車馬安置。

此地距離事發的海沿上只隔著一條街的距離,原先站在三樓之上能眺望到海邊的船,如今看過去,卻是一片還未收拾妥當的殘局。

才進城闌珊就嗅到一股焦枯的氣息,連江為功也從馬車裏探頭出來:“什麽味兒?”

“自然是木頭燒著的味道。”闌珊回答。

這一路除了走道,工部眾人也各自交流消息,江為功跟闌珊也把寧海這邊的情況摸了個透。

如今進了城,嗅到了那股不祥的氣味,本來想著要大睡大吃一頓的江為功跟闌珊,突然間有些沒了困意。

在工部眾人紛紛進造船局安頓的時候,闌珊對江為功道:“據說這裏離著海邊不遠,咱們去瞧瞧?”

江為功說道:“也好。”他叫自己的貼身隨從把兩個人的東西放到房間,好生看管,便同老杜說了一聲,叫了一個當地的小吏領著去了。

翎海這縣城本來不大,可因為海運方便,所以也算是浙江沿海的一處要塞,路上各色打扮的客商熙熙攘攘,顯得很繁榮。

那小吏領著他們,因為知道是京城來的上差,又看闌珊生得相貌不俗,便不敢怠慢,只是聽他們問起那場慘事,這人也是心有余悸。

“那天晚上正是北風,半夜突然聽見吵嚷聲音,小人當時正在造船局裏睡覺,睜開眼看的時候,窗戶上一片通紅,當時還以為是早上了呢,直到聽見聲響不對,打開看時,才發現北邊半邊天都紅了,火光沖天,當時還以為是失火而已,後來才知道是賊人們作亂。”

江為功道:“到底哪裏來的賊那麽猖狂?”

小吏嘆息:“這些年來海防雖然靖平,可到底有些惡徒,有的還勾結倭人,時常搶劫海船,不過上岸鬧出這麽大的動靜還是第一次。”

空氣中燒焦的味道越發濃了,可見他們距離事發地也越來越近。

江為功緊皺眉頭:“可惜了!造船用的這些木材多半都是從四川、湖廣二省精挑細選采了來的上等杉木,光是勘查就用了半年時間,後來出山以及路上運送也用了一年時間,每一棵樹都超過數百年的樹齡,高在十數丈開外,我記得不錯的話,還有五十八棵樹圍在三四丈的,實屬難得!本來是為了造一艘舉世無雙的大海船,卻想不到啊……真是暴殄天物!”

那小吏見他如數家珍,便道:“這位大人竟這麽清楚?”

江為功道:“當然了,當初工部派人去采選木頭,一應都記錄的清楚明白,我也曾聽人說過,那一棵古樹便是上萬的銀子,再加上路上的人力物力……如今都化為烏有了。”

闌珊聽著江為功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心裏想起計成春在手書裏也曾記載過,朝廷派采選使去四川,貴州以及湖廣等地深山勘查樹木,再調度人手運輸,步驟極其的繁雜,其中耗費無數人力、心血甚至人命。

計成春手書裏寫,在川蜀之地的民間曾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說法,就是說進山采木的人有一千個,等到出山的時候就只剩下五百了,由此也可窺見采木的不易。

如今這付出了巨大財力人力的百年良木,竟是這樣結局,叫人如何意難平。

只聽小吏說道:“各位大人來之前,我們造船局的各位官長都不知如何是好,每天都傳出哭聲,就在榮王殿下駕臨的前夜,甚至還自殺了一個……唉,現在大家都束手無策,不知何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