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第3/4頁)

不知是不是因為給李尚書插科打諢的弄的心情也放松了,又或者感覺到楊時毅的真心關切,這一頓飯闌珊吃的十分甘美。

吃了飯後,李尚書又問闌珊鄱陽湖有關的事情,以及江為功為什麽會漂流水上那麽久還會生還,簡直要把闌珊當作無所不知了。

關於江為功奇跡生還的事情,其實闌珊跟江為功本人也研究過,得出的結論卻讓江為功有些“無法接受”。

他們兩個分析,江為功陰差陽錯給那巨魚拍出漩渦後,入了獨信江的支流,他當時暈厥過去,自然不能掙紮呼吸,也不至於吞咽許多河水下去,所以身體反而會很快地浮出水面。

加上他長的又有些胖,無形之中就如同一個氣囊似的飄在水上,所以才有驚無險地飄到了信河。

江為功寧肯相信自己是給神明庇佑,也不要承認自己是因為“胖”。

李尚書聽後,笑的前仰後合,樂不可支:“我早聽說這江為功是個胖子,沒想到胖有胖的好處,倒是因禍得福呢!也注定了他是這鄱陽湖災劫的克星,這才有驚無險地又爬了回去,等到你從天而降。”

楊時毅起初還聽他跟闌珊說話,聽到這裏便起身往外去了。

闌珊看了眼,擔心楊時毅有事情不能耽擱,才猶豫著要不要說點什麽,李尚書也看了一眼楊時毅,忽然問道:“小舒啊,你才回京,怎麽就要走呢?”

闌珊一怔,想了想只好說道:“其實我原本也不是京城人士,如今又是這個……這個身份,京城對我而言已經不是宜居之地了。”

李尚書道:“有楊大人看著你,你怕什麽?”

闌珊道:“我自然知道楊大人的關護之意,但我又怎麽能連累他呢。”

“連累?”李尚書皺皺眉:“你是怕皇上因此降罪,還是怕禦史因而彈劾?”

當初皇帝赦免了闌珊的欺君之罪,民間對此自然是重口紛紜,褒貶各有,朝堂上倒也起過一陣洶湧波濤。

無非是禦史趁機彈劾楊時毅,說他認人不清,顛倒官體,很該自請其罪等等。

但不等楊時毅開口,便有持不同意見的言官出面,將闌珊為官後所做所行一一陳述,把那人駁斥的啞口無言。

最後,卻是靖國公出面,說道:“各位,我記得在《南史》之中就有先例,一名叫做婁逞的女子便是女扮男裝在朝為官的,後來被人發現身份,皇帝贊賞她的才能,並沒有因而降罪,反而赦免了她。另外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汾陽王郭子儀的下屬之妻,代替其夫任職,做到禦史大夫一職,另外五代西蜀有女狀元黃崇暇,官到司戶參軍,這些女子的功績都不比男人差,聖主也都寬仁赦免。至於花木蘭,孟麗君等就不必多說了。所以女子為官不是什麽稀罕事,現有著這樣的先例,如今盛世,皇上又是開明英武的聖主,只要於國於民有利,又何必拘泥呢?”

靖國公說罷,李尚書,宣平侯,乃至兵部遊尚書也出言附和,這才把那一番議論給壓下去了。

此刻李尚書便對闌珊道:“你大可不必怕,這一頁已經揭過去了,以後你該怎麽過活的依舊怎麽過,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闌珊心頭一動,只默默的。

李尚書又笑道:“你當然是知道的,我直到如今,還是孤家寡人一個,不僅在滿朝文武眼中,還是在天下百姓眼裏只怕都是異類,但又如何呢?難道為了他們不去指手畫腳,我就非要去娶一個我不喜歡的人,生一堆不知是賢還是愚的孩子?不不,我還是覺著我獨自一個,比較清靜自在。”

闌珊不由笑了:“您說的是,只是世人多半都是循規蹈矩的,極少能夠有勇氣特立獨行,挺身如此的。”

李尚書道:“自然管不得別人,就管管自己罷了。不過,我對小舒你……倒是頗為投緣。”

闌珊一愣:“嗯?”

李尚書道:“實不相瞞,之前你身份未曾曝露的時候,我一見你,心裏就喜歡的很。竟是從沒有覺著任何一個人跟我這樣投緣的,後來知道你是女兒身,震驚之余,更多的卻是憐惜,先前你突然離京,我心裏實在不舍,自以為從此再不能見著了,沒想到竟有這樣的緣分,你偏回來了……”

闌珊本以為李尚書是重才而已,可聽這話似乎又太親密了。

她不由有點忐忑,又想起李尚書方才說“孤家寡人”,以及吃飯的時候屢屢給自己布菜的舉止,居然有點如坐針氈。

偏偏李尚書又目光轉動頻頻看她,大有欲言又止的情形。

闌珊看在眼裏,心跳不由加快。

只聽李尚書道:“我有一句話,說出來又怕嚇到你,只是憋在心裏很久了,到底要告訴你……你願意呢更好,你不願意呢就當作我什麽也沒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