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第2/3頁)

闌珊這才放了心,原來因為楊時毅才走不多久,她自然是擔著心的。

當下才定神,等晏成書起身,便把那幾十張的手稿送了過去給他瞧,還有些忐忑道:“我只是閑著無聊打發時間的,想到什麽就寫什麽,未必有用,老師別笑話我。”

晏成書叫把燈挪到跟前,對著燈影一張一張的看,直到吃晚飯了還在看。

洛雨笑道:“可見這寫的必然是好的,不然的話先生哪裏會這麽入神?”

闌珊滿懷忐忑,不敢做聲,此刻才悄悄地說道:“老師,不如先吃飯吧。”

晏成書擡頭看了她一眼,笑道:“你這寫得很好,只是缺乏一些綱目,留下來我慢慢地看。”

闌珊聽他贊賞,心裏略喜,便笑說道:“您不說我胡鬧就好了。”

晏成書正色道:“這可不是胡鬧,整理妥當了,這是能傳世的典籍。”

他居然用了“典籍”二字,闌珊一震,臉上便有些微紅的,覺著自己實在是當不起這誇贊。

晏成書含笑道:“你不用妄自菲薄,我很清楚自己所見的是什麽。哦……楊時毅跟你說了吧,湄山的事。”

闌珊點頭:“說了。”又情不自禁地笑說道:“我也沒想到竟然這麽快,或許是巧合?我還以為至少得兩三年呢。”

晏成書也笑了起來:“你看看,又不自信起來。”他說了這句,看著燈影出神,終於道:“今日跟楊時毅說起,看得出他很喜……”

見闌珊正豎起耳朵聽著,晏成書卻停了一停,才道:“他很贊賞你的才幹。”

闌珊因為高興,便只顧喜歡的擺手道:“哪裏,又不是我一個人能做到的。”

晏成書嘆道:“雖然不是你一個人做到的,但是若沒有你,就算去一萬個人,也是斷然做不到的。湄山的事情我跟楊時毅看法一致,是你去了這一趟,才終於化幹戈為玉帛,可知,造福的不僅是湄山三千的寨民。”

畢竟當時的情形就像是一個火藥桶,而且當地已經在調集軍隊了,箭在弦上,很快就是血流成河,到時候湄山三千的寨民,外加上啟朝的軍隊,那傷亡便無可估量,而且那正是滇南跟黔地交界的地方,各族百姓眾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不可控的血戰。

如果不是闌珊前去,這就是個死結。

而且晏成書跟楊時毅兩人細想,也都知道,此事唯有闌珊才能結。

晏成書把那一疊手稿放在桌上,想了半晌,看著闌珊道:“姍兒。我有一句話要跟你說。”

“是什麽話?”闌珊正在給他往桌上端菜,聞言忙問。

“你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你要答應我,不能埋沒了這一身的才幹。”晏成書鄭重說道:“有朝一日你若覺著仿徨無措,我要你想起湄山,想起那些本來會死在爭戰中的人,想起那些即將出生的嬰孩,我要你明白,若沒有你,湄山就是無數人的地獄,而不會有什麽湄山新寨。”

闌珊聽的呆了。

這一夜回了房,西窗道:“小舒子,我臨行的時候,主子讓人帶話,讓你明兒就回去呢。”

闌珊道:“下這麽大雪,一時半會兒哪回得去。”

西窗不以為意,反而笑問:“你整天都在府內,出來消遣消遣也行。橫豎只讓我守著小世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當天晚上,端兒因為白天睡過,鬧了很久還不肯入睡。

西窗便過來接了他過去跟自己一塊睡。

闌珊給端兒熬的有些發困,心中卻不停地想著晏成書晚間所說的那些話。

她應該不會忘記的,畢竟,端兒也是在湄山出生的。

但是……要怎麽才能不埋沒了一身所知所學所能呢,她是太子妃啊,連出城來探望自己視作父親的人,都還成了異事呢,何況別的。

翌日,西窗叫了兩個侍從一起,外加個洛雨,在院子裏堆了兩個雪人,端兒抱著小黃的脖子,大喜之余,又擼著小黃毛茸茸的頭道:“要狗狗,要狗狗!”

西窗最先明白過來:“世子是想咱們在堆個狗子的雪人。”

於是大家齊心協力,果然又弄了兩只狗出來,倒是像模像樣,憨憨厚厚的趴在地上。

端兒笑呵呵地,又跑去臘梅樹下撿了一朵金黃色的梅花,放在其中一只的頭頂上,認真說道:“這是小黃,那是小白。”

引得眾人大笑。

兩日後,天色放晴,京城內又派了人來接闌珊回去。

晏成書道:“我已經好了,你回去吧,橫豎你有心,得閑再來就是了,如今已經住了這六七天,再住下去難免引人非議。”

闌珊道:“那不如老師跟我一起回京。”

晏成書笑道:“不了,我也不想再受這場顛簸,且這裏也清凈,我覺著甚好。”

說著便挪到桌邊,將闌珊的手稿拿了出來,道:“有些地方我略做了批改,還有點兒我自己的心得,你拿回去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