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第2/5頁)

趙世禛擡手制止了他,又道:“所以對朕而言,楊愛卿你有那麽一兩件的過錯,反而是正常,只要無損於國家,無損於百姓,那就不是什麽不可以原諒的。就如遊尚書所說,若人人按照你的嚴苛規則,那只怕滿朝都挑不出一個可用的人了。”

楊時毅道:“話雖如此,但臣畢竟是內閣魁首,自然要比遊大人他們要多擔一些責。”

“嗯,”趙世禛負手,微微頷首道:“朕也是這麽想的,所以,朕想要楊愛卿你‘將功補過’。”

楊時毅不太明白,李尚書忙問:“皇上的意思是?”

趙世禛緩緩道:“犯了錯的人,有兩種處置方式,罪大惡極的,自然是殺無赦。瑕不掩瑜的,若就這麽放走了……未免太輕易。在朕看來,最好的懲罰,就是罰楊愛卿你繼續為朝廷效力,只要你所做有功於國家跟子民,才能抵消你之前所犯的過錯。”

眾朝臣聽到這裏,才都明白了新帝也是要留楊時毅的,且並沒有要怪罪他的意思,一時紛紛松了口氣。

楊時毅垂著頭,心中所想的,卻是趙世禛的這兩句話。

雖然大家都以為趙世禛覺著他是“瑕不掩瑜”,可是楊時毅自己清楚,這位皇帝的心裏想的是什麽,遠在常人所知之外。

畢竟他們之間有一件事情,是外人所不知的。

所以皇帝現在的“挽留”,是真的要網開一面呢,還是徐徐圖之?

忽然,趙世禛走到他的跟前,皇帝竟緩緩俯身,親自把楊時毅扶了起來。

趙世禛道:“楊愛卿,朕已經把話說到了這般地步,不知你意下如何?”

兩個人目光相對,楊時毅終於後退一步,拱手道:“皇上這般苦心孤詣,體恤下臣,微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入夏之前,趙世禛派了欽差前往滇南,因湄山相助朝廷鎮壓叛亂有功,又有數百青壯年殉國,皇帝便命嘉獎湄山村寨。

其實當初自打湄山遷徙,空出舊址給朝廷開采錫礦始,朝廷便命免了湄山五年的徭役跟賦稅,除此之外,新寨的建造等等,人力物力,都是朝廷供給。

而經過溫益卿的督造,新寨的建造也很令湄山寨民滿意。

此後又有婦人有孕的喜訊,所以這些本就極為樸實直率的湄山族人對於朝廷自然很是信服,尤其是在聽說闌珊被封為皇後,更是沸騰歡悅之極,畢竟闌珊對他們而言才是真正有再育之恩的救命之人,在他們心目中猶如神明一般,甚至完全把闌珊當作自己人看待。

所以先前才那樣配合朝廷兵馬,就算殞身也在所不計!因為這些血性的寨民並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子嗣傳承,他們這一出戰,一是因為闌珊之德,二是朝廷之恩,第三,也同樣是為了護衛他們自己的家園。

欽差帶了皇帝的旨意到了湄山,封了湄山族長,也就是木恩的父親為永貴侯,為陣亡的寨民們設忠烈碑,撫恤家人,所有參戰的寨民都有豐厚嘉賞。

雖然這是朝廷的盛恩,但對於湄山寨民而言,重要的卻不是這些。

秋風徐徐的時候,京城內來了一隊奇異的人馬。

這來者,正是湄山村寨的人,為首的卻是木恩,隨她而來的是湄山的兩名長老,隊伍裏還有兩個身著斑斕花布衣裳的男女孩童,自然都是湄山遷徙之後的新生兒。

鴻臚寺那邊早得了消息,安置了住處等。

次日早朝,新帝召見了湄山來使。

木恩行了禮,送上各種湄山村寨本地貢品,雖不是稀有珍貴之物,卻已經是最高的禮節跟最大誠意。

她道:“皇上命人嘉獎,父親跟族人皆都非常感激皇恩,才叫我們前來親自謝過皇上的。”

木恩因來過一次,還算是熟門熟路。又加上有人曾教過她如何說話,故而話倒也說的中聽。

趙世禛道:“先前是你們族人相助朝廷立下大功,朕才命人嘉獎的,也是應當的。這些孩子是?”

木恩看看身邊兩個小孩兒,道:“皇上,這就是之前皇後娘娘去過湄山後,我們山寨裏最早生的小阿哥跟小阿妹,這次我們進宮,寨裏的老人讓我們帶著他們,要親自給皇後娘娘磕頭。沒有皇後娘娘,就沒有這些孩子了,他們也該親自拜一拜娘娘。”

趙世禛忍不住笑道:“你們果然是真正的有心。”

當下便命人帶了木恩跟兩個孩子到後宮去拜見闌珊。

闌珊的月份也慢慢大了,正在跟鄭適汝閑話,聽到外頭說湄山的人來到,忙起身,果然就見木恩一左一右拉著兩個小孩兒進來。

這兩個孩子生得靈透可人,身著異域服色,露出手腕腳踝,走起路來身上配飾叮叮當當,像是兩個小仙童一般。

木恩到底是湄山人,一看見闌珊便忘了那些後宮的繁文縟節,忙跑上前叫道:“舒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