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頁)

現在除了每天要上朝批閱奏折,和朝臣們商討政事,她還要分心煩李知堯的事。本來年紀略高精力就有限,這會兒又因當年設局的事在京城傳開,弄得她更是焦頭爛額。

累得渾身乏力,晚間躺在床上卻睡不著。她思來想去,覺得對付李知堯的事再不能拖了。夜長夢多,就這麽拖下去,不知道還要發生什麽事。

至於怎麽做她早前都是想過的,李知堯現在最大的軟肋就是那個女人,那她從那個女人身上下手便是。之前是因為樓驍她才沒動那個女人,現在也沒這顧慮了。

若不是這幾天被流言鬧得亂了方寸,滿心裏在乎著別人怎麽在背後議論她,又想著怎麽維持自己一直以來的仁德形象,她早下手了。

但晚這幾天倒也沒什麽所謂,她現在冷靜了,打算明兒一早上完早朝,就召那女人進宮。她要逼李知堯出錯,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這麽做好了打算,心裏找回些踏實的感覺,趙太後也便合眼睡了些時候。雞鳴時被宮女輕聲叫醒,起床梳洗更衣,如往常一樣去慶安大殿上早朝。

上早朝的除了文武官員,還有坐在龍椅上猶如擺設一樣的小皇帝。小皇帝從八歲就每日坐在這龍椅上,看著別人爭來鬥去,如今已坐到十三歲,還是看著別人爭來鬥去。

今日的早朝與往日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過是文武百官就著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來吵去,最後由趙太後來定奪。要緊的事不多,怎麽定奪都影響不大。

而趙太後今日的心思沒全放在早朝上,一邊聽著大臣們唇槍舌戰,一邊私想著趕緊議完事退朝。她要集中精力,去把李知堯這根眼中釘徹底拔掉。

她亂了陣腳的這三天,便算是她賞給李知堯和那個那個女人的,最後的安穩時光。他們想通過造流言的方式與她手中的絕對權力抗衡,只是垂死掙紮罷了。

好不容易把朝臣要奏的事都商議完了,趙太後無心再議其他的事,隔著珠簾看著殿中懷抱笏板的眾大臣道:“哀家今日有些乏,若無要緊之事,便早些退朝吧。”

朝臣確無什麽要緊的事再要議,自然也就要退了。然就在趙太後起身要走的時候,忽從殿外傳來急報,說是十萬火急。

報信人果也一臉急色,進了大殿行完禮便道:“稟皇上和太後娘娘,北方邊境動亂,北齊近來頻頻騷擾我境蠻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已快把蠻州當成他北齊的了!”

聽得此言,趙太後不得不坐穩了身子,忙正起神色道:“怎麽回事?北境不是已經安穩好幾年了,怎麽北齊又來擾亂,守邊境的人呢?”

那報信的道:“回太後娘娘的話,原來是晉王殿下守的北境,北齊的人被他打怕了,才未敢到我們的領土上作亂。晉王殿下早已回了京城,守下蠻州顧城一座,城中廂兵數量有限,又都不是精銳部隊,如何抵得住北齊的騎兵?再這樣下去,蠻州就快被搶空了!”

自己的子民被人欺負,自己的城池被人隨意踐踏,甚至有被人搶占的可能,這算是當權者最不能容忍的事。但凡關涉疆土之事,都是大事中的大事。

這和剛才朝堂上吵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可都不一樣,趙太後絲毫不敢輕視,目光掃視大殿中站立的諸位朝臣,開口道:“事態如此緊急,那只能出兵北齊了,你們誰能領兵?”

此話一出,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無有一人應聲。

趙太後沒想到遇到此等大事,竟得到這種回應。這些朝臣平日裏一個比一個有氣節,到了這節骨眼上,竟都成縮頭烏龜了?文臣不出聲也就算了,武將呢?

不由得起了些火氣,趙太後看向武將中的蕭進道:“簫將軍,你覺得誰適合領兵攻打北齊,保我大夏疆土,揚我大夏威嚴?”

被點到名字,簫進忙出列道:“回太後娘娘,北齊騎兵是出了名的驍勇善戰,一般人根本對付不了。滿朝上下,與北齊交過戰的人並不多,呂問大將軍去了南境,此時若派人去攻打北齊,那只能是晉王殿下,他與北齊交手最多,最有經驗。”

趙太後最不想聽到李知堯的封號,偏偏蕭進起頭就提他。若讓李知堯領兵去了蠻州,讓他壯大了勢力,豈不是比現在把他困在京城,更要多費心力對付?

被逼了這麽久,若是他籌謀要反呢?

她坐在珠簾後思考了片刻,心中不寧,開口道:“晉王如今抱恙在身,如何領兵打仗?你們之中,就沒有人敢領兵北上的?”

沒有人出聲,仍是蕭進道:“晉王殿下的身子,大傷小傷不知受過多少,養了這麽些日子,也該痊愈了。娘娘若派沒經驗的人北上攻打北齊,勝算不大損兵折將不說,還可能滅我大夏的氣勢與威風,讓北齊越發不把我們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