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長嫂16

於寒舟看完林先生所作的《賦稅論》,一擡頭,對上一雙晶亮的眼睛。盛著無限喜悅,正在注視著她。愣了一下,她心想道,有人同他談論文章,他便這樣高興?

態度放端重了些,思索了下,說道:“這位林先生,是心懷悲憫之人。”

本朝國庫收入,大頭來源於稅收。逢災難年間,會減除賦稅或者免掉賦稅,但凡做到這一點,國君便會被稱為明君。近些年來,舉國上下安平和樂,沒有戰事,沒有災情,因而有人提議說,增加稅收,充盈國庫,等待災年來時好應對災情。

林先生的這篇著作,便是批判了此建議。他以為,災年畢竟不多,大部分年間老天爺還是賞飯吃的,至多有些年間格外風調雨順,有些年間稍差些罷了。倘若收成好的時候多征收,收成一般或者收成差的時候照常征收,老百姓的手裏總是沒有余糧,過日子還有什麽盼頭?

他批判完了,又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田地有富饒和貧瘠之分,不若對於富饒多產的地域多征收,貧瘠窮苦的地域少征收,商戶只從買賣不事生產,可以重稅,等等。總結下來,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點——不要苛待本來日子就不好過的老百姓。

於寒舟不知賀文璋的看法,她只說了一句就住了口,擡頭看向他。

賀文璋卻不如她這般平靜。

他此刻目光明亮,熠熠生輝,就連蒼白病弱的面容都被染上幾分光彩:“林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一位先生,然這篇著作,他仍是過於小心翼翼,不夠膽大開闊。”

於寒舟一聽,就知道他有些自己的想法,便問道:“那依你之見?”

“依我之見,只想著從百姓身上征稅,遠遠不足。”他枯瘦的手握成了拳頭,擱在膝上,目光明亮,侃侃而談。

他認為,朝廷征稅少了一群人,那就是大宗族。他們擁有廣闊的田地,富饒的產業,從他們身上拔根毛,都比老百姓的腿粗。如果能從他們頭上征稅,既充盈國庫,又不苛待百姓。

“大宗族勢力盤根錯節,想從他們頭上征稅,難。”於寒舟搖搖頭。

朝廷未必就看不見大宗族,只不過宗族勢力龐大,朝廷動不了他們,才不得不放棄。

賀文璋的眼神黯了黯:“是啊,難。”

若非如此,他崇敬的那位林先生,不可能提都不提。

正是因為難,根本不可能實現,才避過不提。

“但是如果施行這項國策,百姓受益良多。”他道,“我需得支持林先生,否則叫那位鼓動成了,百姓的日子才真是難過了。”

林先生批判的那位,只想著從百姓身上征稅。好年頭多征,差點的年頭少征,征來征去,百姓手裏沒個余糧,只夠糊口,日子還有什麽盼頭?

“我沒想到,你身為侯府嫡子,竟會憐惜平民。”於寒舟道。

賀文璋聞言,眼眸垂了垂:“以己度人罷了。”

他自幼身體不好,出不得門,也交不得朋友,除了讀書之外,沒有打發時間的法子。他讀了許多聖賢書,心胸和格局便打開了,常覺得個人的渺小,眾生之苦。

又因著自己生病吃藥,免不了想道,倘若是平民百姓身子不好,如他這般,能活過三載否?

想得多了,便成了這般。

於寒舟對他還是很欣賞的。他胸懷悲憫,卻不僅僅是口頭上悲憫,而是想做點事情的,讓她覺得這個人真不錯。想了想,她道:“你的想法不錯,但是牽扯較大,恐怕三年五載的也不成。不過,有志者事竟成,徐徐圖之,未必就達不到。”

賀文璋驀地擡起眼睛:“你有辦法?”

“沒有。”於寒舟搖搖頭,“但我覺得,你未必是唯一一個這樣想的,也一定不是唯一為百姓著想的人。有志之士那麽多,集思廣益,總有辦法的。”

他化名長青,在讀書人中還是有點名氣的,倘若寫一篇文章出來,叫大家都看一看,想一想。看的人多了,想的人多了,發聲的人就多,這事一年兩年成不了,三年五年總有些進展,待得時日再長些,還要有更大的突破。這樣下去,百姓那頭的負擔便清減不少。

“好,好!”賀文璋一下子站起來,神情激動,“我這就去寫!”

轉身就往書房行去。

於寒舟看著他急匆匆的背影,不禁好笑搖頭。

賀文璋的身體不好,不能久坐久思,所以他這一篇文章寫了整整三日,才寫成了。

他拿給賀文璟,如先前那般,叫賀文璟拿去讀書人匯聚的地方,張貼出去。

做完這些,他才松了口氣,只覺得原先壓在心頭的什麽散去了。而後他猛然發覺,他好幾日沒同於寒舟好好說話了?!

想到這裏,後腦勺上爬起一層戰栗!

“你就知道本末倒置!”侯夫人訓斥的模樣在腦中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