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所托(第2/3頁)

祖母諸氏住在東邊的延年居,因她上了年紀,喜歡禮佛,進了延年居的大門,便能聞到若有若無的檀香味。

諸氏雖然五十有六的人,但一頭青絲一點白頭發都沒有,保養的很好,她穿著青色的長袍,手腕上纏著佛珠,頗有一些慈悲像。

楚氏進來便行禮,“給老太太請安,大姑娘二姑娘原是先準備去拜見姑太太的,但從外頭回來,又換了一身衣裳,聽翠喜說姑太太在您這兒,兒媳便帶著她們過來了。”

如荼的姑母和前幾年看到的樣子很不一樣了,她前些年臉上滑膩的很,現在毛孔卻全部浮出來,妝容被汗浸濕了,她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身上穿的料子雖然新,但款式已經不是最時興的樣子,由此可見,她的日子過的不太好。

大伯母王氏拉過如荼和如雲道:“快來拜見你姑母。”

王氏一向對姐妹倆很是照顧,她又是越家主母,姐妹二人管家都是跟著她學的,見王氏如此說,如荼和姐姐連忙福了一身,姑母越從玉強笑著讓她們起身,又讓自己的女兒謝挽過來見禮。

謝挽和她們年齡相仿,個子比她們要高挑很多,鵝蛋臉兒,皮膚似雞蛋剝殼一樣滑白,她穿著一身水藍色的交領襦裙,下巴微微揚著,行動間和古畫上的仕女一般。

王氏的兒媳婦越辟之妻周氏笑道:“挽姐兒在月份上比我們荼姐兒要大一點,比雲姐兒要小一歲。”

表姐妹三人互相見禮之後,周氏才帶著她們在下首坐著。

越從玉不由得跟老太太感嘆:“我上次看到她們姐妹時,見她們稚氣未脫,現下就都要出閣了,日子可是過的真快。”從前越從玉日子過的不可謂不好,她如今回家客居,還得看嫂子們的眼色,她在感嘆的還是過去的時光罷了。

楚氏接過話來,“姑太太說的是,我這個做娘的都巴不得多留她們幾年,這嫁女兒無非是在心上剜了一塊肉去了。”

她很聰明的沒有提起謝挽的婚事,謝挽也及笄了,但是就眼下這個情況嫁給誰都不合適,差點的謝挽瞧不起,畢竟是謝氏女,再略好一點的,誰又會瞧的上她,也是笑話罷了。

謝家祖籍瑯琊,但樹大分枝,搬到宸州的謝家雖然也和瑯琊本地的族人把關系維持的很好,但是出了事,誰還會理她們,尤其是抄家滅族的事情,誰也救不了,若非越從玉和離歸家,越家願意收留,恐怕留下來一家子只好充軍了。

男人充軍尚且有條路,女人充入教坊司,堂堂謝家女如何去教坊司那種地方。

可就憑謝挽的條件,若是要求降低一些,在越地找一夫婿,也未必不和美。

越從玉看了看如雲和如荼姐妹,二女一明媚一清麗,一如牡丹一如玉蘭,各有千秋,卻又美不勝收,讓她都驚嘆於侄女之美貌,便是連平時以貌美著稱的女兒謝挽站在她二人身邊,猶如螢燭之光,永遠無法與日月爭輝。

她想,若是她有這樣一雙女兒,恐怕也是舍不得的,尤其是在她們說話期間,管事娘子送了幾簍荔枝過來,說是從滄州送來的。

荔枝有多珍貴,越從玉很是清楚,再看看老太太果真面上有光。

諸老太太笑道:“你去打賞送荔枝過來的人,一人打賞十兩銀子,就說辛苦他們跑這一趟,老身代替全家謝過陳太守的心意了。”

管事娘子領命而去,諸氏對如雲道:“這荔枝你可要好好嘗嘗。”

越如雲裝作害羞,捏著帕子任人打趣。

留了一簍荔枝給在場的人吃,王氏收了一簍到冰窖,還有一簍送給前邊男人們宴席所用。

紅色的殼兒一剝出來裏邊是白嫩的肉,清甜可口的汁水進入嘴裏,讓人沁入心脾,謝挽在北邊也沒吃過這個,分到面前的幾個,不一會兒便吃光了,但她又不想留下貪吃的模樣,即便是再好吃,她也不會再要丫頭去拿。

如荼嘗了幾個,覺得不夠味兒,讓乳母丁氏又拿了幾個過來,看謝挽前面的盤子空了,以為她是客人,不好開口,所以便同丁氏道,“乳娘,你幫謝表姐也拿一點過來吧,你站的近點。”

謝挽推辭一番,如荼笑道:“表姐來了我們家就跟自己家一樣,這荔枝珍貴容易壞,你不吃豈不是糟蹋了。”

最終謝挽還是嘗了幾個,臉色也緩和了一點,她母親越從玉見狀心情也舒緩一些了。

等從諸老太太處出來之後,越從玉就鼓勵女兒多和越家姐妹相處,“如雲嫁的是滄州陳家,如荼嫁的是燕京,我現下是大歸的身份,縱使家財萬貫,也不一定能為你找一門好親事,但若是她們幫幫你,你的日子肯定好過。”

謝挽卻道:“她們不過是一方州牧的孫女,生長在鄉野南蠻之地,我怎麽可能和她們為伍,再說了,您不是說陳澗並非良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