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紅樓(21)(第2/2頁)

事出反常,朱佑樘保持了一個帝王應有的疑心,然而得來的反饋卻令他迷茫。

李閣老這個人吧,除了嚴苛了一點,剛直了一點,手段厲害了一點,他幾乎是個完人啊。

少年喪妻之後獨自帶著一個女兒過活,任誰來給他說親都不要,不僅沒個妾室,更連個屋裏人都沒有,不近女色到了這樣可怕地步的男人總是令人敬畏的,朱佑樘也很敬畏,再往底下翻,翻到一條言官抨擊李澈可能和忠順親王搞不正當男男關系的。

朱佑樘來了精神,他自然不是那種看到男男關系就興奮的八卦之人,只是忠順親王最終被指認謀逆,一個曾經和謀逆罪人有關系的臣子……想都沒想完,就看到一份李澈整理出來的忠順親王涉案記錄,這位前科狀元有筆如刀,從頭到腳把忠順親王剖了個清楚明白。

自從這一條過去之後,朱佑樘再也沒能從茫茫卷宗之中找到半條不利於李澈的言論。

仿佛這個人生來就是個聖人。

朱佑樘滿意了。

李澈也很滿意,這裏沒有丞相,只有內閣,定制的開國君王意在分薄相權,免得造成臣強主弱的局面,然而內閣不過是個小圈子,只要操作得當,把相權操作回來也只是稍微麻煩一點的事情。

做官最不能怕的就是麻煩,做的事情越多,手底下的權柄越大,什麽時候權柄大到皇帝離不開他了,也就等同把天下握在了手裏。

李凝回來的時候,李澈剛入閣沒多久。

隔壁王家也挺高興,這一次新君即位,幾乎把半個翰林院的官員都灑了出去,王華趁著這股東風入了禮部,雖然比在翰林院時忙碌了不少,但有事情做總比沒事情做,何況官還高了整整兩級。

經歷了如此大的一番變故,翰林院裏果然也沒什麽人追究王守仁遲歸的事情,除了當初允假的官員已經高升,也有王守仁現在是個關系戶的緣故。

李澈入閣之後,幾乎是雷厲風行地整頓朝堂,又有新君配合,幾乎把半個朝堂的官員都肅清了一遍,不講關系,不講人情,但凡屍位素餐不幹正事貪汙受賄能力不足的,查一個是一個,查到了直接走人。

錦衣衛直接被借調大半,聽從內閣指揮,不擾民不亂紀,只苦了心裏有鬼的朝中官員,生怕什麽時候就讓錦衣衛給摸了。

滿朝文武半夜裏說夢話都不敢叫李澈全名。

新君對此十分滿意,內閣之外,又給李澈安排了一大堆虛銜,表明了自己的支持立場。

頂著李閣老未來女婿的名頭,王守仁在翰林院幾乎人人躲著走,偶有想和他結交的,也是沖著這個名頭來。

年輕的王守仁從未遭遇過這種事情,沒幾天就不想在翰林院待了。

李澈在看過他的折子之後,認認真真地考慮了一夜,隔日把他叫來,問他是否願意外任官。

京官和外官是不一樣的,京官關系廣,人脈多,有時候一個四品京官能直接安排三品以下的外官職權,外官天高皇帝遠,但往往出了什麽事,沒個關系網,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王守仁自然用不著考慮這些,他在沉思過後,向李澈表示想任外官,不光是外官,還要去做窮鄉僻壤的外官。

李澈深知年輕人總會抱著不切實際的夢,但他沒有多說,只道:“想歸京就給我寫信。”

轉過幾日,王守仁的官憑手續全都辦妥,李澈直接把他安排去了河北,也就是山海關任職,王華甚至都沒聽過官名,還是問了人才知道不是個武職。

如果不是知情,王華差點以為是王守仁得罪嶽家了。

不過年輕人,出去走走總是好的。

李凝這一次仍舊跟著王守仁去,李澈入閣之後就忙了起來,時常三五日不著家,她在京城其實也沒什麽意思。

何況和王守仁同行的感覺當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