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三國(4)(第2/2頁)

倒是臧洪對二人問道:“兩位既從潁川來,不知出自哪一家?”

年長些的和和氣氣地說道:“潁川荀氏,在下荀攸,這位是我小叔。”

年輕些的也道:“荀氏荀彧。”

臧洪連忙起身一禮,道:“荀氏之名早有耳聞,不知二位緣何要投曹操?我主坐擁徐州,兵多糧足,正是求賢若渴之時,若得兩位這樣的大才,必定……”

他話還沒說完,李澈一腳進門,神情還帶著些剛睡醒的懶倦,臧洪剩下的話立刻卡進了嗓子裏。

荀攸看去,見是一個容色極為出眾的青年,他和荀彧對視了一眼,便知這是張超的謀主李澈了。

事實上在去投奔曹操之前,叔侄二人也是經過了一番商議的,作為潁川出身的文人,孫曹張三家離潁川不遠,如今潁川被黃巾肆虐,倘若他們能夠在這三家任何一處站穩腳跟,於自身於家鄉都有益處,至於投誰,孫堅自然不可,背著私藏傳國玉璽的罪名,兵力折損,還和劉表結怨,怎麽看都是莽夫一個。

曹張二人勢力相差不大,張超新占徐州,曹操剛下揚州,帳下同樣謀士不多,荀彧認為張超執著利益,於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之時急下徐州,不是明主,荀攸並不贊同,卻也覺得曹操更適合他們叔侄二人,因為張超的謀主太獨。

謀主乃是謀臣中的上卿,舉凡主公,最重視的便是謀主的意見,謀主通常不止一位,但張超顯然不是這樣,他對謀主言聽計從,甚至招賢令裏點明只要武將,去了也不討好。

至少荀攸不想去跟別人爭位次。

短短一個照面,荀攸和荀彧對視一眼,已然默契十足。

李澈路上就聽了前因後果,這會兒看了看二人,見一個三十來歲,面相敦厚溫雅,滿面是笑,一人年紀稍輕,二十五六,神情嚴肅,目不斜視,兩人都是難得一見的好氣度。

李澈稍稍客氣了一下,便道:“兩位是去投曹操的,按理不該強留,是徐州怠慢了。太史將軍替他們松綁吧,下次再有這樣的事情,一並放了。”

太史慈幾步上前,親手替荀攸和荀彧松綁。

兩叔侄立刻察覺李澈壓根沒過問張超的意見,而太史慈也當即聽從,面上絲毫不露遲疑。

荀攸看了一眼張超,荀彧看了一眼太史慈。

李澈沒在意這些,想了想,又道:“我請太史將軍送送兩位。”

荀家兩叔侄忙稱不敢。

李澈笑道:“我觀兩位乃人中龍鳳,日後少不得還有交手的時候,不必如此客氣。”

荀攸一驚,荀彧也怔了怔,他到底年輕,不由開口道:“先生既然看重我們,又為何要放我們離開?”

李澈有些莫名,但還是說道:“兩位士族出身,殺之不妥,關之無用,便放你們去投曹操又如何?”

荀彧嘆了一口氣,沒再開口,倒是荀攸笑道:“先生好氣魄。”

李澈沒再多說,讓太史慈把他們送出去。

荀家二人走後,臧洪嘆道:“荀氏二子皆是王佐之才,就這麽放給曹操,未免也太大方了。”

他不說還好,這麽一說李澈就反應過來了,問道:“剛才那兩個人名氣很大?”

臧洪愣了愣,連忙說道:“昔年荀氏有八龍,個個出彩,這二子乃八龍之後,荀彧更是出名的……”

李澈揮手,讓他不必再多言,叫來傳令兵,讓太史慈把這兩個人帶回來。

太史慈還未走遠,不多時便將兩人重新帶了回來。

臧洪以為他想開了,頓時眉開眼笑,可沒等他笑完,就聽李澈松了一口氣,說道:“既然有名,就不要浪費了,我這就擬書一封,讓曹操拿十萬糧草來贖人,可以單贖,單贖六萬。”

短短兩句話的時間,李澈已然計算出曹操能拿出的最多的籌碼,少了虧得慌,多了曹操就該嫌貴了,萬一他不要,人就砸手裏了。

臧洪不知李澈的算計,險些被他氣噎過去。

去而復返的荀氏叔侄也沉默了一下。

狡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