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三國(7)(第2/2頁)

周瑜笑道:“這計策已經十分縝密,我正好也想見見袁紹。”

孫策鄭重拜過,只道:“一切當心,性命為上,必要之時,公瑾不必想太多。”

這便是一個委婉的“你可以隨時賣我”的說辭了。

周瑜大笑,笑過之後,展開雙臂給了孫策一個重重的擁抱。

這是好友之間遲來的安慰。

孫策微微紅了眼眶。

周瑜在軍營待了不到兩日,便隨孫策的心腹一道去冀州送信。

人剛出發不久,長安那邊倒是發生了一件大事。

董卓死了。

按照李澈的說法,他是笨死的。

美人計自古有之,司徒王允痛恨董卓已久,一日開動小腦筋,以愛妾貂蟬充作義女,一女二嫁,先許呂布,又許董卓,董卓智商偏低,呂布智力也不高,加上王允的挑撥,當即跳反,繼前任義父丁原之後,又把繼任義父董卓送上黃泉。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李傕郭汜掌控了形勢,原本兩人準備解散軍隊返回涼州,不想此時冒出一個人來,此人也是董卓屬下,一旦李傕郭汜解散軍隊回老家,他也沒了生計,便對智力和董卓差不多的李傕郭汜提出“奉國家以安天下”的策略,讓二人集合部下,不僅不回老家,還反攻了長安,打跑了呂布。

此人名為賈詡,字文和。

天子被二人束為傀儡,這二人卻不受賈詡的控制,最初的戰戰兢兢過後,發覺自己也能效法董卓,這二人立刻抖起了董卓的威風,肆意妄為,縱兵行兇,劫掠良民,屠殺大臣,一切都成了家常便飯。

甚至董卓只是一個人,李傕郭汜是兩人,兩個人並非一條心,如今是抱團取暖,等過了時候,還有樂子可瞧。

長安亂成了一鍋粥,不少本就蠢蠢欲動的地方郡守州牧也起了心思。

堪稱一計亂天下。

不過李澈認為這倒不能完全怪賈詡,誰都知道亂世將至,只不過看誰動這個手,嚴格來說,從董卓進京的那天開始,就注定了漢室將傾。

呂布敗走之後,無可奈何只能投奔袁紹,袁紹其實有些怕呂布,每次呂布接近他,他都覺得脖子涼颼颼的。

這並不是袁紹多疑,呂布有過兩次殺義父的前科,像他這樣的高手,但凡讓他近了身,就是不用兵器,伸個手都能給他把頭擰下來,不是他不樂意接納呂布,實在是怕啊!

袁紹一連好些日子吃不好睡不到,直到把呂布打發去地方上做郡守,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這時正好有人送信來,稱是孫堅之子孫策派人來信,袁紹雖然有些奇怪,但還是命人把信送上來。

送信的是個少年,袁紹一貫以貌取人,一見就覺得順眼,但還是奇怪他的年紀,便多問了一句:“孫小郎帳下的人都是這般年少?”

少年微微笑了,說道:“臣隨主公,我見袁公帳下也都是青壯丈夫。”

袁紹哈哈一笑,取信觀看,不多時神情凝重起來。

袁紹放下書信,忽然變臉,揚聲喝道:“當日孫堅咬死聲稱傳國玉璽不在他手裏,如何又到了他手裏?你主孫策私藏玉璽不算,還妄圖拿朝廷命脈向我換兵?”

周瑜神情不變,反而笑道:“如今老主公已去,多說無益,張超昏庸,為庶人謀士把持內外,我主不願屈身受辱,想要自立門戶,來日報仇雪恨,能拿出的籌碼也唯有一方玉璽,至於袁公拿到玉璽做什麽,和我主無關。”

袁紹沉默不語。

周瑜又道:“這筆買賣袁公不做,多的是人想做,若袁公不肯,想來袁術是肯的。”

袁紹忽然笑道:“恨孫郎非我子矣!罷了,不過五千精兵,就當送他的!”

周瑜也笑了,說道:“那就請袁公靜候消息,等兵馬一到,傳國玉璽立刻奉上。”

袁紹點點頭,大方擺手讓周瑜離開。

然後立刻召集謀士開了個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