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三國(8)(第2/2頁)

李澈瞅了瞅,把這方天下至寶隨意地扔在一邊。

近來張邈厲兵秣馬意欲占下兗州,便來向張超借兵,兄弟二人早年關系親近,張邈也借過張超糧草,李澈權衡了一下,不僅把先前借的分量還了回去,還多送了一萬兵馬,確保張邈當真能夠成事。

兗州離徐州太近,一旦徐州這邊發兵青州,曹操定然會趁火打劫,假如張邈占下兗州,那就成了一個新的三足,曹操在後,即便想要動手也不敢玩大了,否則兗州兵一出,張超得青州而失徐州,曹操得徐州而失揚州,張邈得占兩州之地,何苦來。

顯然張邈還沒有那麽長遠的想法,他對此十分感動,認為那些風言風語純屬謠言,自家兄弟假如真的被謀士把持,哪來的權力借糧借兵給他?

事實是張超就出了個人,蓋了個章。

他近來腦子越發不清楚了。

兗州厲兵秣馬,徐州也在厲兵秣馬,曹操那邊從暗探處得到消息,他倒是不覺得張超會去啃北面的硬骨頭,怎麽想都覺得還是自己的揚州更加誘人,認為張超必然看上了他,於是也跟著厲兵秣馬,只待秋收結束就來個先發制人。

不料先發制人的是袁家兩兄弟。

袁紹不知何故發瘋,棄公孫瓚而向袁術興師,袁術當即回嗆,這時劉表也摻了一手,在袁家兩兄弟打得白熱化時占了袁術手下的一個郡縣,袁術兩面作戰,到底沒能撐過這個年,被劉表收了人頭。

厲兵秣馬的三方都成了看熱鬧的。

隨後袁紹不顧手下謀士激烈反對向劉表用兵,荊州易守難攻,袁紹打劉表的時候被後方公孫瓚偷了冀州,袁紹大軍陡然失了後路,破釜沉舟之下,荊州易主,袁紹抓了劉表拷問數月,見從劉表那裏問不出玉璽下落,認定是袁術那個死了都不肯讓他遂心意的倒黴兄弟藏匿了玉璽,一口氣殺掉了袁術所有子女。

好好的冀州變成了荊州,兵力損失過半,武將戰死數員,還跑了幾個見風使舵的謀士,袁紹哪哪都不順心,卻不得不窩起來休養生息。

公孫瓚成了最大贏家。

張邈或許也算一個,隔壁州府打得如火如荼,他趁機收攏了不少殘兵和被打怕了的青州軍,耗時一年,幾乎和袁紹打下荊州差不多的時間點拿下了兗州。

兗州剛下,徐州兵不動則已,一動如雷霆,十萬大軍速下青州,不久占據兩州之地,虎視群雄。

戰火剛歇,長安那邊卻傳來李傕郭汜翻臉的消息,兩人為了爭奪權勢各自帶兵廝殺起來,亂局之中,洛陽舊臣並李傕的部將聯合起來護送天子東行。

群雄逐鹿,鹿本人的想法是沒人在意的,洛陽舊臣看了看形勢,公孫瓚占冀州,幽州,張超占青州、徐州,曹操自揚州而下,占據江東,袁紹占荊州,張邈占兗州,劉璋據益州,韓遂、馬騰占涼州,公孫度據遼東,從實力上來看,第一梯隊是公孫瓚,張超,曹操,公孫度,第二梯隊是張邈,袁紹,劉璋,韓遂,馬騰,其余那些只能算是不入流。

天子是杆大旗,自然強者得之,第二梯隊是想也不用想的,此外公孫度早有割據之意,根本不用考慮,公孫瓚地處偏僻,也不可用,按照天子本人的意願,他想去張超那裏。

李澈第一個得到內部消息。

他難得有些猶豫起來。

如今心向漢室的人不少,大家都是叛亂諸侯,誰能扛上天子大旗誰就出師有名,但除了封封官,扛扛旗之外,要一個天子實在也沒別的用處了,想想天子要來,還得給他建行宮,面子上也得差不離,要費許多事情,不如推給別人。

這個別人特指曹操。

這些年來李澈和曹操交鋒數次,也算是摸清了這個對手的腦回路,如今最想要天子的,怕也只有曹操了。

但就這麽把天子讓出去,倒也怪虧的。

李澈心裏無數想法閃過,最後讓張超以大禮接待漢帝,務必先把人騙來徐州再說。

兩個謀士能賣十萬石糧,一個天子,至少也得五十萬。

這哪是天子,這是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