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三國(16)(第2/2頁)

等到聽聞李澈收攏了赫赫有名的“錦帆賊”甘寧一夥,有意練水軍的消息,曹操已經十分鎮定了。

畢竟不鎮定也沒有用。

兩方勢力就此陷入了僵持期。

期間曹操試探性地去打了打交州,發現李澈沒有動作之後,也不敢太過張揚,只能一點一點地去磨地盤。

李澈倒是不在意曹操悄悄擴張地盤的行為,畢竟水師還沒練成,就算去打了荊州,曹操據江東魚米之鄉,能和他可勁地耗,就算拿下荊州,曹操一樣可以縮回江東。

打蛇不死,反受其咬。

李澈直接無視曹操,北疆那邊命太史慈進一步擴張地盤,打打涼州幾塊地,敲敲並州的邊鼓。

中原這邊,則揮師打下了益州。

聽上去拿個州府跟玩似的,可這其中自有道理,以一州之力想拿下一州,自然要拿命去拼,拿頭去打,以兩州之力打一州,其中各項條件加起來,絕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果,以李澈六州之力,去拿一州,實在就跟玩沒什麽兩樣了。

益州劉璋也是個人才,他被打之前正和叛臣張魯內戰,因為打不過張魯,便招了劉備入川來幫忙,結果打跑了狼,又來了虎,劉備這人名聲極佳,劉璋和他同為漢室宗親,比起下屬自然更親近劉備,但劉備也想做出一番事業,尤其是在看到劉璋根本沒能力占據益州之後,更起了心思。

李澈來的時候,劉備已經差不多要把劉璋幹死了。

李澈一來,劉備大軍節節敗退,最終劉備只得腳底抹油遛了,劉璋自知益州保不住,反倒積極地去抱李澈大腿,並提出要把家中小女兒嫁給李澈為妻。

這波大腿抱得……非常令士族反感。

劉璋是漢室宗親出身,比起劉備爛大街的中山靖王之後,他是有一整個宗族在身後的,論身份,他的女兒就算是死了,爛在地裏,也不能和庶人結親,但劉璋偏偏就這麽做了,且做得理直氣壯。

李澈雖然是庶人之後,但漢高祖也不也是泥腿子出身嗎?眼看著人家都快當上皇帝了,再說出身有什麽意思?兵臨城下,刀在脖頸,還分什麽庶人貴胄?他尋思那些被打下來的州府裏,也沒幾個士族站出來說李澈是庶人出身,他們就不出仕了呀?

一樣是替人家做事,出勞力的就比出女兒的高貴嗎?

不能夠呀!

劉璋的小女兒哭哭啼啼被送上了馬車,本以為這就是她人生最淒慘的時候了,卻沒想到更淒慘的還在後面,車到半路上了,李澈的消息到了,他拒絕和劉璋結親。

這個笑話立即傳遍了士族圈子。

但是劉璋一點都不在乎,李澈雖然拒絕了他的女兒,但也沒殺他呀?還給他安排了個官職,這波名聲送得不虧!

劉璋的事跡給了一些有心人提醒。

呂布經歷十年沉浮,充分明白了武力征服不了天下的事實,事實上就算太史慈不來打並州,他也是思考過投誠的。

無奈他的名聲實在太臭,從義父丁原到義父董卓再到舊主袁紹再到舊主公孫瓚,他連續跳反了四個主公,假如再投李澈一次,他能不能受到重用先不提,他充分懷疑自己可能連命都保不住。

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動小腦筋了。

呂布帳下只有兩個謀士,一個叫陳宮,早年和曹操有嫌隙,後來跟了呂布,一個叫賈詡,全天下都知道他的名聲,兩個謀士合計了一下,陳宮提出再等幾年,等到李澈稱帝,看並州不順眼了派人來打的時候,再順勢投降,那個時候李澈不會好意思殺他,賈詡則說,投降要趁早,只要誠意夠,李澈一樣不好意思殺他。

除了並州這個最大的誠意之外,賈詡建議呂布學一學劉璋。

呂布倒有個女兒,是他和正妻生的,今年剛滿十二,他叛逃時除了帶上了貂蟬,也就是這個獨女了,事關女兒,呂布沉思了一下,提出質疑:“李澈連劉璋之女都不肯娶,我又有什麽地方比得上劉璋?”

賈詡喝了一口茶,說道:“將軍只管做就是,老夫不會害將軍的。”

以呂布的智商,賈詡覺得自己很難和他說清楚,解釋起來怪費口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