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國(26)(第2/2頁)

做人要識時務。

於夫羅非常識時務,李澈也不好為難他,沒要他的女兒,直接將羌胡兵就地解散回家生孩子,隨後不客氣地接手了羌胡的地盤。

羌胡投降之後,涼州韓遂馬騰兩兄弟發生了一點爭執。

韓遂早年就造過反,一身的反骨,認為涼州兵雄馬壯,李澈窮兵黷武,接連不斷打了好幾年的仗,剛下遼東,不可能立刻染指西涼,如果他一意孤行,便會在涼州遭受迎頭痛擊。

馬騰也是一員猛將,雖然年紀大了,但傲氣還在,可再大的傲氣也得服人,天下亂世二十年,李澈的人主之象越來越清晰,到如今大半江山在手,曹操那邊眼看也生不了事,何苦螳臂當車?不如早日稱臣,也許能像呂布公孫瓚那樣得個晚年安生。

馬騰想要投降,不光為自己,也為了自己的兒子,若沒有李澈,他的兒子自然可以雄踞涼州,逍遙一世,可如今天下一統在即,如不能此時投誠,再趕上去打一波曹操爭個功,往後就沒有仗打了!

沒有仗打,還沒有功勞的武將,能有什麽好日子可過?他辛勞一生,難道要看著子孫後代落魄下去,代代不如人嗎?

不論馬騰如何勸說,韓遂就是頭鐵不肯聽。

話說到盡頭,馬騰的火氣也上來了,當即便道:“我年紀大了,已經不想再打仗,涼州讓與兄長罷!”

韓遂六十多歲的人了,氣性上來還砸了一地的東西。

卻擋不住馬騰投降的心。

馬騰說到做到,他和韓遂共治西涼,地盤也不小,但去投降李澈時只帶了親隨部從和一小部分軍隊,當真是將涼州讓給了韓遂。

李澈並不在意馬騰沒有自帶地盤,他問過馬騰的意見,得知他和幾個兒子都不願意領兵去打涼州,便把馬騰撥去豫州,讓他治理汝南郡,正好和公孫瓚做了鄰居,至於馬騰的幾個兒子,除了長子馬超願意跟隨李澈打仗之外,其他的都要跟著父親走。

馬超年紀和李凝相仿,膝下都有了長子,李澈看著他就很容易想到首戰告捷之後,越發不想嫁人,滿腦子帶兵征戰的妹妹。

他有預感,他這輩子是見不到妹夫了。

遺憾的同時,又有一些莫名的喜悅,這種感覺很淡,卻不容錯認。

世人都將女子婚嫁當成天大的事,但李澈卻覺得,她高興就好。

他難道就很想一世一世地把妹妹交給別人照顧嗎?無非是怕她敏感多思,沒有人陪,覺得寂寞罷了,他畢竟是兄長,不是夜闌人靜之時能將她抱在懷裏給她溫暖的夫郎。

只要她不覺得寂寞,想做什麽都好,哪怕是做個女皇帝呢?

李澈不是頭一次有這樣的想法,他也試圖向李凝推銷過,但李凝一點都不覺得整日待在後方批閱公文是什麽好差事,女皇帝聽上去不錯,可她沒有那個腦子。

李澈壓根不覺得當皇帝是件費腦子的事。

也許最麻煩的就是太子人選。

李澈不準備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他也沒生過孩子,並不能理解血統傳承的好處,在他看來,人的資質是有限的,祖宗優秀不代表後世子孫也聰明,讓一條血脈代代傳承當皇帝,又沒有神仙祖宗庇佑,就難怪朝代更替的速度那麽快了,可他也不覺得世道發展到如今,還能實行古時禪讓制,改變一個世道很難,他已經做了許多事情,不怕再費事一點。

說起來有些怪怪的,但李澈頭一個盯上的人就是曹操。

這個人……很會生孩子。

曹操長子曹昂沒什麽心眼,人品卻十分不錯,曹昂雖蠢,但世人在李澈眼裏都差不多,這缺點也就不算什麽了,饒是李澈,把曹昂剝皮拆骨的時候,也感嘆過曹操生了個好兒子。

曹操的幾個兒子各有心眼,沒心眼的也有許多優點,這夥質子在李澈看來就是一窩寶礦。

他雖然沒有兒子,但可以把別人的兒子變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