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番外二:程貴妃升職記(二)(第2/3頁)

諸妃嬪被雞鴨吵得不行,深刻懷疑,陛下是聽到了剛才淑妃和於昭儀的吵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姚莒內心立刻舒坦了不少——至少他是一個人做主,自己管一個組,清凈。

他沒意識到,自己已經開始思考接下來養豬學習,甚至考慮起小組管理的事情了。

而淑妃和於昭儀原本準備出言拒絕,卻先發現皇帝居然讓對方做了自己的搭档。

這怎麽可以?怎麽能讓那個小妖精占了上風?

自己想拒絕是一回事,讓對方占便宜,外人怎麽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必須把管理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裏!

一時間,她們也沒發現自己的思維從如何推脫變成了怎麽才能爭權。

而後,那幾個主位妃嬪又分配了養魚養蝦、養羊養牛的工作,低位妃嬪則平均分配給他們帶領、管理,大家的注意力就更被轉移。

美人才人們發現,自己上頭突然多了一個“學習小組組長”來管著。

不管什麽名目,到底是個直屬領導,又是宮裏的競爭對手,他們紛紛警惕起來。

聽陛下說還有養殖考核,組內考核完組外比拼,務必不能給組長整治他們的借口和把柄,必須自保,順便在陛下面前表現。

業績必須沖!

而妃嬪昭儀們發現,自己當組長就有了管理權,不僅能管著低位妃嬪,還可以跟其他組長競爭考核,贏的人……至少也能在皇帝面前博取好感,說不定還能升位份。

必須沖業績!

這樣的工作分配完畢,意識到反抗無用,好勝心強且鬥爭經驗豐富的妃嬪們,果然燃起了鬥志,紛紛回去商量對策。

小組會議嘛,斯南很理解。

他念書的時候,班主任也是這麽分配小組工作的,大家沒少開小會。

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太監總管站在背後,又覺得這可能是年輕皇帝的惡趣味和一場鬧劇,又覺得,自家這個陛下可真不能小看。

誰說他年紀輕輕善於無為而治的,人家在後宮搞事的能力足以證明,他只是不想搞大臣。

真想搞,大家都跑不了。

當然,這場後宮妃嬪不輸不贏,皇帝坐莊收割全場的活動裏,還是有一個被後宮當做眼中釘的家夥。

新任貴妃程許之,居然自己領了養兔子的工作,陛下說,是因為他“足夠有經驗”。

也因為能獨當一面,居然成了他們的“飼養學習大隊長”?!

大家紛紛嘀咕,陛下不過是說個特別的名頭,這不就是管理全後宮?

雖然沒有皇後,貴妃理事也是應該的,可大家本來都是同一起跑線進來,突然有個優秀學生這麽突出,還把班主任馬屁拍得這麽響,甚至都能管理全班了,誰能受得了。

再一思考陛下重用他的理由,不管暗地裏是不是這個原因,至少明面上是跟這個飼養學習有關。

上進的學生們更知道該怎麽辦了。

如果讓妃嬪們總結一下他們的口號,大概會是——

努力學養殖,打倒大隊長。

當然,也有妃嬪死活不願意接受要養殖的現狀,他們能夠跳出圈子去思考,皇帝這是仗著後宮沒有人管,就出這種荒唐的主意。

那就該讓人從外部攻陷施壓,而最好的選擇,不正是他們這些妃嬪代表的家族,代表的朝堂嗎?

可這消息遞出去,等了一天……

一周……

一個月……

白天要學養殖,要在珍獸坊內各自幹活,或者在禦花園溜羊、在碧玉潭放鴨子,累得不行。

晚上,就數著日子等著叔叔伯伯、大爺大哥在朝堂上書解救自己的日子。

就是等不到。

等到淑妃養的雞都長出了翎毛可以飛,天天飛到隔壁跟於昭儀散養的鴨子打架;

等到禦史家的公子為了好幹活,纏頭束腰,綁腿穿靴,跟國公家的外孫一起“咯咯”地放豬;

等到曬得香粉都換了一個色號,病美人走路都虎虎生風,等到可惡的貴妃第一窩兔子都下了崽,皇帝高興得滿宮賞賜,不知道還以為是他有了兒子,也沒等到外面的勝利消息。

到底是怎麽回事?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消息遞出去的第二天,朝堂上就有人議論了。

“陛下當以國事為重,不可耽溺享樂,亦不可待後宮如兒戲啊……”

“正是如此。”

“臣附議。”

而陛下,只用了幾句話就搪塞了回去,再也沒人好意思說什麽。

斯南表示:“帝勸農,後勸桑,農業發展是國之本。如今災荒遍地,百姓流離失所,朕心裏很難受,特意鼓勵後宮妃嬪帶頭學習養殖技術,為天下表率,這重要性跟春天的祭農禮一樣,有什麽不妥當的?”

此話一出,民間原本猶疑頹敗的氣氛為之一振。

大家紛紛表示,連皇帝老子的後宮都在努力生產,一樣喂豬養雞,不搞特殊,他們又有什麽可說的?有什麽理由不勤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