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第2/2頁)

不過文布燎在胡小弟和溫大舅舅離開時,給了個好消息。

“牛拉村那頭我已經問過了,確實有個叫金蘭的姑娘,從上海過來的。”

胡小弟咧著嘴笑,而溫大舅舅也是再三感謝了文布燎。

從文布燎家裏出來後,又坐著村裏的驢車回村了。胡九伯現在也不怎麽趕著牲口上鎮上或市裏了,只有胡四家有什麽事,他才會幫忙的。

而胡幽因為今年用的胡九伯和驢車次數多,也就人胡九伯準備了一份特別豐富的年貨。

等胡九伯栽著溫大舅舅和胡小弟回來的時候,胡幽立即讓胡二哥把一袋子肉,還有米面油,都給搬上了胡九伯的驢車。

胡幽還不等胡九伯拒絕或是感動的抹兩把淚,胡幽就立即說了,

“九伯伯,恐怕這兩年還得繼續用您呢,您就別抹淚兒了,回家做吃的去吧。”

胡九伯趕著驢車抹著淚兒走了,胡幽這才和胡小弟去找溫大舅舅。

而溫大舅舅卻是第一時間,和曲明老頭說了文布燎給的消息,

“看來,金蘭還得在有牛農場再呆一年半截的,要把金蘭的關系,往咱村轉,不好轉。還要走上面的關系。”

但是曲明老頭聽了,卻覺得是大好的消息,掏出灰手絹也抹了兩下眼淚。

“只要人有消息,有希望就成,多等個一年半截沒啥的。”

而溫大舅舅卻轉身臉和胡幽說,

“看來,你下次送東西,還得給裝一壺油。”

現在城裏頭常裝油的,有一種裝油的大鐵壺。

可是,胡幽是沒有的,她家裏頭是用的玻璃瓶。

胡幽立即就去供銷社找到了龐同志,說自己裝油用的。

龐同志最近好像又圓乎了,胡幽扯了下嘴角,心裏頭卻想,這個龐同志可真愛吃啊,天天往龐師長那裏去蹭飯。

龐同志聽到胡幽連花生油都能弄上,就多問了兩句,

“你家咋啥都不缺。”

胡幽輕笑了聲,

“我家人多,聰明人也多。”

胡幽從龐同志手裏,接過一個臟不兮兮的鐵油壺。都臟得發黑油了,看不出原來是個啥色兒的。

胡幽也不嫌臟,只是和龐同志說,

“我回去好好洗洗吧,希望能洗幹凈。”

龐同志卻是無怕謂的說,

“不都是裝油嘛,這個就是用的年頭長了些。”

胡幽又看了下手上這個用了年頭長的,油拉拉黑泥泥,看著能起一身雞皮疙瘩。

胡幽抖了下上身,要是真的這個給文布燎,肯定這一年的肉是白送了。

胡幽回家後用之前淘到的舊款清洗機,把油壺洗幹凈了。

洗幹凈後,胡幽才發現這個油壺原來是個軍綠色的。

橢圓形的桶,上面還有個圓形的口。

胡幽把一桶油倒滿花生油後,發現這個壺還不少裝呢,至少能裝十多斤。

把花生油裝好後,胡幽想著過幾天再讓胡九伯給文布燎送過去,只是讓胡小弟去和胡九伯打聲招呼,找了兩天找沒找著胡九伯。

胡幽覺得胡九伯不回家,不可能吧,胡九伯是村裏的孤寡老人呢。

而胡小弟卻站在旁邊對著那個綠色的大油壺,是一陣陣的嫌棄。

胡小弟撇了好幾次嘴,

“姐,你把這個大油壹洗得這麽幹凈,越看越像是爺爺的夜壺。”

胡幽轉過頭在胡小弟的腦門上輕拍了一下,

“別讓別人聽到,多大個人,啥話也說。”

胡小弟立即湊到胡幽跟前,又說起了文布燎。

“胡九伯對這個姓文的還有些了解呢,說是他在鎮上和市裏頭都有家呢。”

胡幽他們一年來送肉的地方,都是在鎮上,而胡幽也並沒有多想,就當是胡九伯知道這位文主任有兩個房子而已。

完全沒有領悟胡九伯的意思的胡幽,居然是在差不多是在一年後明白一點了。

從牛護士那裏知道了一件事,侯文媳婦是文青同志,懷上了文布燎的娃了。

而侯文這個傻貨還不知道,還在村子裏瞎作亂。

胡幽剛接受了這個消息前不久,就收到了文布燎讓胡九伯送來的消息,金蘭同志可以從牛拉村的有牛農場,調配到胡家村的生產隊進行繼續勞動上進。

而當時溫大舅舅立即就出發去了上海,出發前還叮囑胡幽,給文布燎的東西,還是隔兩個月送一次。

“現在胡家村雖然還是先進生產村,但是不代表肉多啊。符生媳婦,你在村裏頭不知道,現在很多城裏人買糧都有點困難,供給量很小。黑饃,不吃嗎,除非不怕餓死。”

胡幽也是從1969年過完正月後,隔月才給文布燎肉的。

可能確實城裏頭糧食比較吃緊,胡小弟和胡九伯在溫大舅舅離開後,才去城裏送的東西。

而胡小弟還回來誇贊溫大舅舅呢,

“大舅舅說這次就送袋白面,還有半袋大米和半袋花生,果然是送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