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被犧牲的原配(22)(第2/3頁)

有些人天生就是該閃閃發光的,他們隨意立於這天地間,就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如白萍,如他們大老板,如這世間千千萬萬拋頭顱灑熱血的人。

當初大老板的死訊傳來,他們雜志社上下的第一念頭就是不信,可沒過幾天,戚府的葬禮請帖就發到了莊哥手上。上個季度結束的時候,他們收到了新的匯款,全雜志社欣喜若狂,都以為是大老板回來了,可到宜新去一問,才知道大老板早在最開始就為他們雜志社專門撥出了一筆錢,讓宜新的財務每季度定時匯款。

從希望再次落入絕望的感覺實在不好受,這幾個月以來,雜志社內部都難有笑聲。《華國青年》上《資本論》的翻譯才剛連載了個開頭,他們每一期都會在那一版面開天窗,等待一份可能永遠也不會再到來的稿件。

“莊社長,新一期的投稿給您送過來了,您來簽收一下啊。”

外頭傳來郵遞員的喊叫,莊彥書應了一聲,拍拍小曹的背,轉身出去了。

從《華國青年》打出名氣後,雜志社收到的投稿就越來越多,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他們幾個人換著筆名精分投稿,面前湊出一期內容的艱難時候了。也不知大老板若是知道了,會不會為他們高興?

肯定會的吧。

莊彥書把沉甸甸的投稿包裹分給眾人審稿,自己回去接著算他沒算完的賬。小曹也領了一疊稿件回去,坐在桌前望著那銀元愣愣地發了會兒呆,勉強打起精神整理起了稿件。

跟雜志社有簽約的筆名來稿放一邊,新人投來的散稿放一邊,讀者來信再另放一邊……

小曹重復著機械的整理工作,目光散漫沒有焦距,心神早就不知道飛到了哪個地方。

等等!

這份稿件,這份稿件是……

心臟先於他的意識狠狠一縮,他顫抖著把那份稿件取出來,微微泛黃的稿紙上,赫然是最新一期的《資本論》譯稿。

……

《華國青年》的忠實讀者們都很高興,因為最新一期的雜志總算沒有再開天窗,之前斷更許久的《資本論》翻譯也重新開始連載,只是譯者的名字換了一個,不再是竹文。但奇怪的是,這位新譯者的行文方式和遣詞造句都和竹文先生頗有共通之初,再想想前段時間盛傳的竹文先生得罪杜政府當局的傳聞,大家都了然地點點頭。

這個年頭,換個筆名啥的還是很正常的嘛,理解,理解。

普通讀者都能想到的事,從前杜孟勛那些舊部自然不可能想不到。廖文誠看著雜志咬牙切齒。

戚笑敢,戚笑敢她竟沒死,她把他們所有人都騙了!

知道竹文就是戚笑敢的人並不多,無非杜孟勛身邊的幾個親信而已,可恨他們都在不久前那場變故中遭受劇變,哪怕沒死也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那戚笑敢明顯跟革命黨有勾結,就算他知道她是始作俑者又如何?竟是不能對她產生半點威脅!

最高興的莫過莊彥書等人了,雖然大老板並沒有額外留下只言片語,但他們知道她還沒死。當晚莊彥書就買酒買肉回雜志社辦起了宴會,眾人猜酒行令,一掃幾個月以來壓在心頭的陰霾,好不快活。

冬去春來,夏走秋逝,唐沅在廣城的日子過得忙碌而規律。化工廠和研究所制造出來的產品都被安托萬的人運到了大洋彼岸,變作真金白銀又流回了她的口袋,這些錢又被她拿去變成了各類實業工廠和學校醫院。

錢實在是個很好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就屬它最接近萬能。廣城租界裏那些前沿人才也漸漸走進她的地盤,為她所用,她創建的國貨品牌,也成了這個時代少有的能追趕甚至超越洋貨的東西。

等革命黨再次上台站穩腳跟後,唐沅就借著先前沈月藻他們的路子,向政府當局遞了一份計劃書。

關於軍工業體系構建的計劃書。

縱使民國已經建立了有些年頭,但眼下華國的許多產業卻依然延續著前朝的模例。不是他們不想改,而實在是有心無力。華國政府缺錢缺技術,最缺的是人才,無論想做什麽都飽受掣肘,不得不去跟洋大人點頭哈腰。

更別說,雖然杜孟勛倒台了,全國一大半地方依然掌握在各地軍閥的手裏,中央下達的命令並不管用,軍閥有軍閥自己的錢袋子,他們絕不會為了所謂的“大義”放棄自己的利益。

這種種原因,都直接導致了華國遲遲不能構建起自己的軍工業體系,什麽都得用洋貨。都說靠山山倒,一旦如今的局勢出現變動,扼住了華國各業命脈的列強立馬就會翻臉,打擊華國經濟,乃至讓華國市場整個陷入癱瘓。

一手創建起革命黨的先驅、如今的民國總統方士行先生是個高瞻遠矚的人,他早看到了這些弊病,卻苦於遲遲沒有改變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