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時尚達人王爾德(第2/4頁)

插畫展在巴黎、倫敦、牛津展出,維塔麗找到了慷慨的贊助人,精打細算的舉辦了三座城市的畫展,展期分別為巴黎4天、倫敦3天、牛津2天。

王爾德在畫展上注意到了蘭波同學的妹妹,一個身材嬌小的美麗少女。

對他來說,女性的“美”是最容易被發掘的,他的美學觀念讓他只關注那些美麗的人,蘭波兄妹都非常符合他審美:柔弱、美麗、有趣;哥哥可能稍微遜色一點,原因是他穿得一本正經;妹妹是學繪畫的未來的藝術家,服裝配色非常符合他的審美,簡直可以說是他挑剔眼光下唯一幸存的16歲少女。

阿瑟·蘭波個子不高,只有5英尺7英寸;維塔麗·蘭波不到5英尺4英寸;而王爾德有6英尺3英寸高,這使得他幾乎比阿瑟高了一個頭。

這麽一個高個子年輕男人,又穿得跟個花孔雀似的,在展廳裏很醒目。

很快,就有人為蘭波兄妹與王爾德互相介紹。

鑒於王爾德此時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牛津學生,維塔麗很淡定的與他寒暄了幾句,沒有過多的表示好奇,或興趣。

*

蘭波同學有個聰明的妹妹為他打理出版事務,利不知道有多少,但“名氣”是實實在在的飛漲了,牛津大學有一半學生和教授都知道這個外國學生。

作為一個出身貧窮的外國學生,蘭波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相當勵志。

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陰霾:有人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刻薄的文章,指出這位詩歌界的新寵之前跟帕爾納斯派的詩人保羅·魏爾倫有不可描述的肉-體關系,魏爾倫至今仍然關在上諾曼底的某所監獄裏。

阿瑟的“天才詩人”之名後面,跟上了不名譽的男男關系,這反而奇怪的讓他更有名氣了。

也因此,阿瑟在學院裏頗是被人嘲諷,並且差點被人狠狠揍了一頓。

*

加百列的人救了阿瑟,加百列隨即在之後的信中說到這事,說大概只有阿瑟訂婚才能消除這個危險的同性戀傳聞。

道理是這樣沒錯,只有訂婚才能最快消除這種傳聞,但一時之間,上哪兒去找個願意火速訂婚的女孩?

於是,她決定盡快出版阿瑟的第二本詩集,《彩圖》。

當一件事情吸引了公眾注意力,而又沒法靠辟謠來解釋,最好的辦法不是繼續糾纏這個問題,而是制造另一個熱點來轉移視線。

出版商本來不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再出版一本詩集,覺得應該至少間隔兩年。維塔麗不同意,說一般文人出版詩集或是有時間間隔,是因為壓根沒有寫出下一本,既然阿瑟已經寫完了《彩圖》,為什麽還要壓著不出呢?根本沒有道理好嗎?不僅要趕緊出版新的詩集,還要制造新的報紙論戰,把群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詩集上面來,轉移到阿瑟的文學創作上來。

就算新詩集也沒法轉移八卦群眾對名人性關系的注意力,還有其他的熱點,比如,阿瑟寫了一篇皇帝的遺孀和繼承人在英國生活的紀實報告,只要找到敢刊登文章的報紙就行。巴黎報紙不敢刊登,也可以在倫敦的英文報紙上刊登。普通群眾永遠對皇室生活感興趣,不管在什麽年代都一樣。

*

王爾德在小酒館跟朋友們高談闊論的同時,隔了幾條街的另一條街道上,青鳥之屋。

這是一棟樸素的兩層小樓,木制,租給了牛津大學學院(Uy College)的學生加百列·奧蘭。

維塔麗沒有按照他計劃中的那樣到牛津來,阿瑟明確的告訴他,在他們訂婚之前都別想。後來他也反應過來,他倆要是不訂婚,確實不合適住在同一屋檐下,哪怕有阿瑟在,也不行。他要是想將來能跟她訂婚、結婚,就必須考慮到她的名聲。奧蘭太太可能不介意兒媳婦出身太低,但要是有什麽不好的傳聞,這事就沒戲了。

對於阿瑟出版詩集的事情,加百列很是上心,蘭波家出了一位詩人,實際等於提升了階層,不再是“貧窮且沉默”的普通人,維塔麗也就不再是個普通的美麗少女,而是“著名詩人的妹妹”。

8月,他年滿18歲了。父親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說希望他能在畢業後再考慮訂婚的事情,如果到時候他還喜歡蘭波家的女孩;維塔麗需要專門到倫敦來學習社交禮儀,奧蘭家雖然沒有了地產,但爵位還在,加百列將來會成為第五代奧蘭男爵,維塔麗得有成為男爵夫人的必備知識;

他們會在訂婚前見一見維塔麗,但不宜過早,大概在訂婚前半年,這樣會留足夠的時間讓維塔麗學習禮儀什麽的。

之前加百列擔心父母可能會認為維塔麗出身太低,說不定會像《茶花女》裏的迪瓦爾先生那樣,“勸”維塔麗離開;而以維塔麗的性子之強烈,可能會帶他私奔也說不定。他甚至還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