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生男生女都一樣(第3/3頁)

但她吃過晚餐後,很快又睡著了。

*

維塔麗第二天下午才算真正見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可真小啊!”她驚嘆不已。

“但她很可愛。”加百列傻乎乎的笑著。

“她是很可愛。”

小家夥的小手是這麽小,整個人軟不叮當的,她不敢抱她。“她太軟了。你怎麽抱她的?”

“瞧你啊,我還以為你們女人天生就該會抱孩子呢。”

“我沒有學過嘛,畢竟我以前又沒生過孩子。”

蘭波太太想扶額:瞧這倆孩子說的什麽傻裏傻氣的話?!

他倆將孩子放在床上,逗著她玩。剛出生的孩子什麽都不會,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尿了要哭,餓了要哭,拉便便也哭。

孩子長得很快,時間過得更快,孩子出生一周後,蘭波太太帶著伊莎貝爾回了沙勒維爾。

阿瑟也跟著回去了,但一周後他就回了倫敦,準備前往埃及,進行他的歐洲遊歷之旅。他在《費加羅報》上發表的旅遊手記很受歡迎,報社說他只要寫遊記就可以發表,還給了一筆旅行經費。

他的第二本長篇《冷雨》4月份在巴黎出版,就是之前跟維塔麗說過的那個故事。跟同時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較,阿瑟·蘭波的更注重“人”的本身,主角的思想,他為什麽會這麽做而不是那麽做。他認為“自由”高於一切,沒有自由的心態,就無從談其他。阿蘭追求的一直都是“自由”,毫無責任感的自由,而在摔壞脊椎不能動彈之後,他也不願意經歷痛苦而死,寧願自殺,給自己一個痛快。

出版後又引發了一波紅紅火火的討論,論點集中在這麽一個有錢人為什麽年紀輕輕的就頻繁找死,為什麽寧死也不願意躺在床上苟延殘喘痛苦度日。

有評論家認為,阿瑟·蘭波的新作品仍然帶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影子,他始終困於身份,他不是“自由”的,因此就會渴望自由。

也有評論家認為,他就是無病呻吟,沒有中心思想,蒼白無力,就像他那張漂亮臉蛋一樣,精致,但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