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完結篇(第3/5頁)

葬禮簡單隆重,福樓拜的一眾生前好友懷著沉痛的心情前來悼念。

葬禮之後,律師宣讀了遺囑,福樓拜將克羅斯瓦莊園及其周圍的田地都留給了維塔麗;莊園內的物品,所有維塔麗經手買下的繪畫作品都給維塔麗,列有清單;其他物品平均分給養女維塔麗和外甥女卡羅琳;現金數萬法郎,平均分給維塔麗的女兒夏洛特,以及卡羅琳的孩子菲利普、羅密、小維塔麗;

福樓拜生前數年寫了三部劇本,仍然在巴黎和倫敦的劇院上演,票房分紅留給維塔麗;其他文學作品的版權也都留給維塔麗。

料理完養父的後事之後,維塔麗將夏洛特送回倫敦,交給奧蘭夫婦撫養,小夫妻倆隨即乘船前往美國。

*

尾聲二

阿瑟·蘭波終生未婚,45歲在馬賽病逝,死於骨癌。

妹妹維塔麗與伊莎貝爾在他臨終前一直照顧他。

他一生著作頗豐,出版了兩本詩集、一本《美洲遊記》、一本《非洲遊記》,常年在美洲、非洲旅行;出版了六本,多描寫年輕男性的迷茫與掙紮。

他以新詩歌的開拓者聞名,被譽為“超現實主義”的奠基人,“象征主義”視他為傑出領袖,但他生前拒絕被歸入任何派別。

一部法國詩歌史或相關法國詩歌選集、文學評論集等或許沒有保羅·魏爾倫,但一定會有阿瑟·蘭波;但凡提到法國詩歌或十九世紀詩歌,都一定會提到阿瑟·蘭波。

後世文學評論家認為他無法被簡單歸為某一派別,他是特殊的,是與眾不同的。他的作品既不是現實主義,也不屬於浪漫派,而跟他的詩歌一樣,也是“超現實”的,“超前”的。

阿瑟·蘭波與妹妹維塔麗·蘭波並稱為“蘭波兄妹”。

*

尾聲三

維塔麗·蘭波著有與遊記一共19部,筆耕不輟,十分勤勉。

早期用法語寫作,婚後開始用英語寫作。

取材範圍廣泛,但內核多為女性意識覺醒及女性在現實中的困境和掙紮;又用筆名寫了三本新大陸斷代家族史,在她去世後才公布作者真名,重新以“維塔麗·蘭波”的名字出版。

後世文學評論家認為她是隱形的“女權主義者”,她從來沒有公開表示出明顯的女權主義傾向,也一直很小心避免“被界定”。她發表過幾篇雜談,認為作家不能被限定,文藝創作沒有界限,而應該出自創作者想講述的“**”,這種蓬勃的“創作**”才是創作出一部好作品的前提。

英國、法國爭著認定她是本國作家。

她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中,作品最多被改編為影視劇的作家之一,另外兩位作品經常被改編為影視劇的作家是大仲馬與維克多·雨果。

*

尾聲四

文森特·梵·高1886年33歲在巴黎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36歲在倫敦舉辦了第二次畫展。

第一次畫展為期一周,第一天,他只賣出去一幅畫。

他精力充沛,手速極快,經常一天就能畫完一張油畫。他仍然沒有系統完整的接受過繪畫基本功訓練,型始終抓不準,尤其肖像畫,想要他像浪漫派或古典派畫家那樣細致準確的描繪一張臉,他永遠做不到。

他的用色大膽鮮艷,從初期的大塊的碧藍、朱紅,到中期的金黃、翠綠,他特別喜歡搗鼓色比色調,也一直都在開拓不同的畫筆,樹枝、手指、馬毛油畫筆、羊毛油畫筆、兔毛或羊毛的東方毛筆、蘆葦等等,各種品牌、各種粗細的炭筆,有時候甚至真的用木炭繪畫。

一直非常喜歡日本的浮世繪,臨摹了很多浮世繪繪畫,但經他的手一畫,浮世繪也帶上了濃郁的“梵·高特色”。

他自覺一生中畫的最美妙的一幅畫,是後來被維塔麗命名為《阿爾勒之夏》的她的風景肖像畫。

*

尾聲五

文森特·梵·高短暫結識了保羅·高更,但維塔麗不喜歡高更,說他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西奧轉告文森特,離這人遠一點。

多年後,文森特再次回到阿爾勒,住了10個月。

他終生未婚,沒有子女,但在阿姆斯特丹和馬賽不同時期有兩個情婦。

仍然不幸得了梅毒,44歲死於馬賽,死因不是梅毒的並發症,而是在海邊作畫時,不慎墜海身亡。

後世病理學家與歷史學家等認為,他是不堪梅毒發病時的疼痛,投海自盡。

但又有人認為,以梵·高家的宗教背景來看,文森特不太可能選擇自殺。

文森特留下了數百封西奧寫給他的信件,西奧則留下了上千封文森特寫來的信件。後世傳記作者和歷史學家研究兄弟倆的來往信件,發現有一位神秘的“R小姐”不時出現,他們考證這位“R小姐”就是維塔麗。R是“蘭波Rimbaud”的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