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采綠(1)(第2/4頁)

要麽就是家裏搭上了某個管事的線,要麽就是有表現突出的地方。比如剛才那個女孩‘蘆’,她家就是蔭戶奴客中出了名的養蠶大戶!今年出春蠶的時候,留下自家紡織所需,就她家上交的最多!所以給了她家一個進蠶房的名額。

一般來說,普通莊園內,蔭戶奴客也是有財產權的,所以在完成了農事之後,生產的其他產品,比如說婦女紡織的絲綢,家裏養的雞鴨豬狗,這些主家都是不可能收走的!不過主家可以買!

這也算是大莊園生產鏈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吧!

就比如收鮮蠶繭這一點,如果僅靠作坊蠶房的奴隸來做,產量肯定是不夠的。不過有一個很霸王的地方在於,一般來說蔭戶奴客如果不自己消耗掉,就只能將產品賣給土地主人,而且價格會偏低。

這裏面當然有說的過去的理由——腳下的大地都是莊園主的,養蠶用的桑葉來自哪裏?養牲口用的草來自哪裏?除非主家向這些蔭戶收了錢,不然就等於是白得了!

以養蠶為例,桑葉一向是要花錢的!古人會在自家種上一些桑樹供自家使用,但若是不夠,還是得去買!桑葉生意又不是什麽稀奇事。

陳嫣對於過分壓榨蔭戶沒有興趣,更不覺得這是有必要的!所以在櫨山莊園之中,她願意給蔭戶們分享更多的收益!一方面這能讓蔭戶們生活地更好,另一方面這其實對她的利益損害並沒有那麽多!

一般的莊園主在糧食收獲之後根本不會給蔭戶留下什麽,保證一個餓不死也吃不飽的狀態就夠了。

其實那些莊園主也和蔭戶們是約定分成的,理論上做的越好得的越多,是很有激勵性的多勞多得,但也就是理論上而已!等到蔭戶真的辛苦工作之後就會明白了,要付出的太多了,即使做到死,一家人的生活也不會太好。

但這些蔭戶又不能不做,因為不做的話連該上交的量也交不出,就得負債,就得被趕出莊園。另外再找個莊園,又或者租一些小地主的土地?天下烏鴉一般黑,也不會有什麽改變。

這樣壓榨出來的錢財就成為了地主豪強奢侈生活的支撐!

而對於陳嫣來說,如果她想賺錢,來錢是很簡單的——且不說上輩子的記憶給她的回饋,就說她這輩子的身份,那也是天然的吸金利器!苦苦壓榨最底層的老百姓,既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有這個時間,她做點別的什麽不好!

所以櫨山莊園至少在不夜縣本地是出了名了,出名的原因不是櫨山莊園主人身份特殊,而是這裏對蔭戶的待遇好!

破產而失去土地的平民搶著要來櫨山莊園,然而櫨山莊園蔭戶足夠了,除非要擴大莊園,不然是沒什麽機會的。

而除了得到底下蔭戶的歌功頌德,比較意外的驚喜是陳嫣在不夜縣本地也有了一些名望——鄉人覺得她善待了這裏的人,有點兒把大家當自己人的意思,於是大家也就對她有了相當的好感。

若不是陳嫣是個女子,恐怕這就是她的一筆資源了!漢時許多地方有名望的家族都是這樣開始根植鄉梓,這才有了後來的名望勢力!

平白得了好名聲,陳嫣雖然也挺高興的,但並沒有太放在心上。最近這段時間她跑蠶房比較多,正在指導一場技術革命!

她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口述和畫圖,讓工匠按她的意思修出合適的烘繭灶!

陳嫣其實是很清楚養蠶繅絲的工藝流程的,一個是她上輩子所在的鄉村依舊有一些年紀大的嬸嬸奶奶會自己養蠶做被子、做綿背心之類,所以耳濡目染心中有數。另一個是她做視屏的時候,完完整整親自上手了一次古法養蠶繅絲,可以說是記憶猶新!

其他工藝上的進步先且不談,因為很多改進都不是一句話的事情,而且也不見得適合西漢時的紡織工藝——技術進步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跳躍的,陳嫣了解的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技術,和漢代技術隔著好遠呢!步子邁的太大的話,說不定會扯到蛋!

但有一個技術,陳嫣確定能夠用上,而且直接利益可能也最大!

那就是烘繭技術!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屬於養蠶繅絲的流程,但這一技術又確實與養蠶業聯系緊密。

很多人不知道養蠶繅絲的流程,只知道蠶結繭之後熱水去煮,然後弄破蠶繭,摘掉已經死了的蠶蛹,最後繅絲。

但很多人忘記了,養蠶這個活動只能在春夏兩季,秋冬沒有桑葉,養個球球啊!那麽秋冬時紡織所用的蠶絲是從哪裏來的?那就只能是春夏時積攢的了。

但這裏有一個小小問題,要如何積攢呢?如果將所有的蠶繭煮好,然後紡成絲線,留待秋冬備用,聽起來是可以的。實際上不是那麽回事兒…這麽短的時間無法準備出全年所需要的絲線。更何況紡線車和織機一樣,也是全年運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