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有女同車(2)(第2/4頁)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匈奴人的確很喜歡酒,而且越烈越好!只不過他們本身並沒有太好的釀造工藝,甚至連釀酒的原料都不產——馬奶酒此時還沒有呢,這個時候主流就是糧食酒,輔之以果酒。

匈奴人從隴西會買走一些酒,但量稱不上大,主要是隴西也無法準備那許多酒。酒這個東西是需要糧食釀造的,這個時候用來釀酒的都是黃米、稻米什麽的,都是上等糧食了!天下還有很多人都吃不飽飯呢,這種情況下國家是限制了飲酒和釀酒的,隴西能搞多少酒來賣?

但王溫舒和匈奴人(或許不是匈奴人)一起吃過飯,看得出來他們是真心愛酒!

雖然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接受這麽烈的酒…但他很相信陳嫣,既然她敢指名道姓賣給匈奴人,那就應該是可行的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產量了,王溫舒看著水晶杯中仿佛是清水一樣的液體,問道:“這酒多麽?”

陳嫣也給自己倒了一杯白酒,飲了一小口。雖然也覺得很辣,但因為早就有心理準備,所以不像剛剛王溫舒那樣狼狽。她的靈魂是一個酒量不錯的人,但身體顯然沒經過高度究竟鍛煉,所以她也沒有多喝,嘗了一口之後就放下了被子。

“足夠用…這酒是用高粱釀制的。”陳嫣眨了眨眼。

相比起其他的釀酒原料,高粱屬於比較低賤的糧食,只有窮的沒辦法的人才會吃這個。但因為高粱適應很糟糕的土地,產量也不錯(相對這個時代的其他糧食作物),家家戶戶都會種一些。

高粱的價錢低,也沒人爭搶著收購,陳嫣決定要釀酒的時候已經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了很多高粱了,而且還與一些糧商簽訂了合同,確定了數年的高粱供應。

高粱…?王溫舒抿了抿嘴唇,看著陳嫣依舊是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忽然就覺得心情又壞又好了起來。

“可別隨便與人說是高粱…”

陳嫣不等他說完,已經小手一揮,道:“我知、我知!只是知道高粱又如何呢?配方不是那麽輕易能知的。再者說了,我這裏吃進大量高粱的事根本瞞不住,遲早有人能查出來的!”

王溫舒對此不置可否…陳嫣確實吃進了很多高粱,但那又說明了什麽呢?眾所周知陳嫣的生意是很多的,無數的貨物入手,也伴隨著無數的貨物出手。在海量貨物的進進出出裏,什麽都會變得沒那麽顯眼。

或許別人只當陳嫣買高粱米是想涉足糧食生意,又或者她手上的‘慈善項目’需要用到糧食,又不需要太好的糧食呢?

陳嫣手下有一批做賬很厲害的人,王溫舒不相信她不能通過自己的手段將吃進大量高粱這件事做得天衣無縫!

事情是這麽個道理,不過站在陳嫣的角度,她懶得為了這麽點兒事費那許多力氣。賣匈奴烈酒是個好主意,可以得到匈奴的馬匹和其他的好東西。而酒這個東西,除了滿足匈奴貴族外,又有什麽用呢?

哪怕是從民族情感來考慮,陳嫣也沒有什麽心理障礙。

至於說白酒的保密,陳嫣對此的動力不是很足——白酒只能往北方賣給遊牧民族,其他地方都不是很好賣。因此市場也就圈定了,而等到日後匈奴被打下去了,在新的遊牧民族成長起來,這個市場甚至還會萎縮。

對這麽個市場大費周章,實在是沒力氣了…就算被商業對手搞到配方,最多就是到時候大家一起倒騰白酒給匈奴……

白酒又沒有什麽戰略意義,陳嫣對保守其配方以及生產工藝,實在提不起勁——她是站在一個民族數千年的成就上的,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她原創的。當然了,她也有私心,所以不會直接將自己知道的東西都隨便公之於眾。

但對於白酒這種東西,擴散了就擴散了吧,她是真不在意。

不過讓她來說,也不是那麽容易擴散的…釀酒的蒸餾設備就不是好弄的,指望隨隨便便就能學到,實屬癡心妄想。

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蒸餾設備了,但相當原始,根本不符合陳嫣的要求!陳嫣可是要大規模生產白酒,還要保持質量穩定、效率高…這就必須得重新研究蒸餾設備了。

好在現代時她有一個姑奶奶,她家就是釀酒的,就是那種大家收獲了糧食,送糧食釀酒的鄉村釀酒師。她和姑奶奶的女兒,也就是小阿姨,關系很好,常常到她家去,也有不少次見過怎麽釀酒。

不見得知道的很深,但至少知道流程,知道蒸餾用的工具到底是怎樣的。

有了這些知識,再和工匠商量著來,試制出真知能用的設備——從印象中的設備落到實處,中間花了一年。再由此弄出釀酒廠,達成大規模生產的準備,又花了一年。

就在今年年初,釀酒廠已經正式投產——隴西邊貿能打開局面真是太好了!不然銷售這些白酒還得通過別人的手,雖然那樣也不是不行,但…陳嫣真不喜歡看人眼色,在別人的屋檐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