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淇奧(1)(第3/4頁)

‘嗒嗒嗒’,是清脆的木屐踏地聲,並不雜亂聒噪。如果此處並不是鄉野,而是稍微繁華一些的地方,有幾個‘識貨’之人的話就能輕易辨認出,這一定是一位大家公子。

有傳承的人家對子弟的培養是不遺余力的,其中有一些是很實際的,比如才學、為人處世等等,有些又是務虛的,比如各種禮儀…小到吃飯走路這樣的細節都不放過。

年輕公子的姿態自然,沒有一絲勉強,更像是習慣成自然,顯然是從小訓練出來的。

年輕工作跪坐在棋枰旁,研究上回還沒有解開的棋局。小僮仆沒有打擾,因為他知道下棋是自家公子消遣放松時做的事情…雖然他不懂,這麽難的圍棋,怎麽可以放松。

不一會兒,蜜水煮好了,小僮仆緩緩地斟了一耳杯,規規矩矩地奉上,將案盤舉過眉毛才算——雖然是在鄉野地方,周圍也沒有其他人,但該有的規矩禮儀一樣都不能少。

緩緩地飲下蜜水,徐功曹那邊也收拾完畢了,手上拿著幾卷竹簡。與年輕公子商量道:“大人,這修渠之事舉縣上下必定是同意的,只是想要讓鄉裏各族出錢,這恐怕十分為難。”

修渠肯定是好事的,表面上看一開始要花不少錢,但會算賬的都知道,將來的好處可不少!但就是一開始很難拿出這一筆錢來。東莞縣不過是一個縣城,水利工程自然不會太大,花費的錢財不能與那些大工程相比。相對的,東莞縣可用的資金也遠不如那些大工程來的充沛啊!

過去幾年的東莞縣沒遇到什麽天災,又有一位愛護百姓、很有才幹的縣令當政,現如今正是民間充裕,縣府中也有了一些積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縣令才提出了要修渠。然而即使是這樣,錢依舊是不夠的。

得發動一番民間力量了…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官府永遠不知道民間多有錢!真等到逼民間士紳、富商吐錢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是真能攢錢啊!

現如今雖然不至於壓榨這些人,但讓他們‘捐’一些也是應有之義。

一般來說這其實是以樁兩邊都得利的好事,縣府能把渠修成,得了實惠,民間也有好反響。而那些捐錢的本地豪強也是一樣的,且不說他們大多在本地有不少土地,修渠之事對他們也有實實在在的好處。就說名聲上的事,為什麽後世富商發財了最喜歡回饋鄉裏?再明白不過了。

大體上,這些本地豪強還是願意出錢的,但他們有要求,水渠的路線得優先照顧他們的地產——這本身是一個不會遭到拒絕的要求,大多數地方官修渠都是圖的兩樣,一樣是名聲政績,另一方面是一方百姓的福祉。

如果是圖前者的話,這個時候還有什麽好說的,當然是立刻答應下來!反正水渠是確確實實修了,也的確對本地方的農業生產起了促進作用,一點兒不耽誤拿政績。

如果是後者,那就需要好好考慮一番了。不過這件事也不是沒得談,最多就是和地方豪強們拉鋸一樣反復討論,最終達成一個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到好處,地主豪強們也大有收獲的結果。

然而這位十分年輕的縣尊並不幹!

要說他清高自傲、恃才傲物,以至於不屑於如此行事,似乎也不是。他還是認認真真聽完了地主豪強們的要求,看表現也沒有十分不滿。但就是不肯點頭,只讓人帶著來鄉裏看看。

雖說之前也來鄉裏看過不少次,但那都是為了別的事務。這次為了修渠之事,肯定還是要細看的。

徐功曹見這位年輕縣尊不著急,自己先著急了,忍不住道:“大人,這…這事就不管了嗎?若沒有豪強相助,這水渠如何修起來呢…”

“等。”年輕公子惜字如金,但眼睛裏寫滿了認真。然後很快又把注意力放到了面前的棋局上,用很期待的眼神看著徐功曹。

最終…徐功曹落荒而逃,只留下大為失望的縣尊。

徐功曹只恨自己跑的不夠快…東莞縣並不是什麽窮鄉僻壤,要知道瑯玡郡本就是天下數得著的富庶大郡了,下轄上百萬人口,有縣五十余。東莞縣在其中,怎麽也算是個好地方。

此時的齊魯之地之於天下,頗有些後世江南的意思,文化昌盛、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雖然也有相對窮一點兒的地方,但那也是相對而言了。

這樣的東莞縣不能說有多落後、多貧瘠,但條件肯定不能同臨淄、濟南這樣的腹地相比。虹吸效應,長不多整個齊魯之地的學子都集中到臨淄及臨淄近處的郡縣了,其他地方,特別是分散到某縣,稱得上文人的實在不多。

縣尊愛棋,此時正是文人的遊戲,能陪著對弈的人實在不多。徐功曹正好原本是本縣高手,數一數二的人物…兩人常有手談。一兩次、兩三次也就罷了,一直下,還一直贏不了,這就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