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君子於役(2)(第3/4頁)

而相互合作這種事,如果是比較表面的合作,那還好,該怎樣就怎樣。可有些合作是非常深度的,這個時代的商人沒有過這方面的經驗(這個時代也沒有人能夠將生意做成陳嫣這樣的大集團)…而這樣深度的合作難免會讓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滲透、牽連。

說實話,這是奉行‘部門獨立’的保守派很難接受的。

還是陳嫣這個‘一代目’威信足夠,理解也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實在不能接受新思維的,那就走人吧——不然呢,難道要陳嫣這個做老板的走人嗎?

到現在,新的秩序已經建立起來,各部門相互合作再無問題。這個時候這種生態的好處也顯現出來了…規模效應、全生態效應,這個時代的人並不一定懂,但是事後分析總是會的。

一時之間心悅誠服。

不同於後世思維僵化,漢代時華夏的封建之始,所以各方面都很活躍,大多數人並不排斥改革。等到時光流逝,封建社會中晚期的時候,改革就成了一個不太好的詞了!

一開始大家也沒把這次的‘邊郡攻略’當天大的事——不是說這件事不重要,其實這還是挺重要的,對交通號來說也是完善自身的重要拼圖。考慮到此舉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在集團內部也是一時話題了。

然而凡是都要放到它所處的環境中去看,真的要說的話,這種級別的事,在集團內部不說常見,至少也談不上罕見的。其他產業,隨便拿一個出來,過上一年半載的,誰沒有個大行動?

誰知就是這樣一個‘平平常常’的行動,中間卻遭遇了很大阻礙。

阻礙是原本就有預想的,不然呢?那些邊郡貿易成長起來的豪強、貴族、商賈,他們會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讓嗎?

沒有做過邊郡貿易的人其實很難想象做這門生意的人有多狠!這倒不是說這些人天生兇神惡煞,而是做不到心狠手辣,最後根本不可能成為大浪淘沙之後留下的那一個!

邊郡本來就民風剽悍,又是和匈奴打交道…呵呵。

做邊貿生意,與其說是做生意,還不如說是做著半商賈半強盜的勾當!就類似歷史上大航海時代的海商,主業是商人沒錯,但遇到合適的機會,是隨時能化身海盜船的!

邊郡這個地方天高皇帝遠,長安的勢力很難蔓延到這裏——遠是一方面,軍隊在這些地方影響巨大是另一方面。自古以來軍隊就非常封閉,內部出了什麽問題,外人是很難插手的。

軍隊領袖大多是皇帝親信不錯,但軍隊領袖只是一個,他手下還有許多兄弟呢!這些人化為一個利益群體,就會將邊郡地方經營成相對封閉的王國,在這個王國內他們是特權階層。

為了維護這種特權,他們會下意識地抵抗長安方面對邊郡的‘入侵’…做這種事的往往是底層軍官,這些人大多是邊郡本地人,將軍和其他高級軍官或許會調走,他們卻是世世代代紮根於此的!數代經營,可不是鐵桶一般麽!

這種情況下,邊郡,特別是和匈奴的交界處(其實這就是交戰區),漢律其實是沒有多大生存空間的!

如果商人想要在這裏做生意賺錢,沒有一點兒武裝是不行的,這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商品、金錢,以及自己本人!

長此以往,邊郡商界的風氣可想而知!往往就是不服就幹!風格與中原地區迥然。相比之下,隴西那邊到底離長安近,風氣還收斂了一些,換成雲中、定襄這些地方,就更狂了!

想象一下,做邊郡生意的商隊帶著貨物和錢行進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這樣的地界或許走上幾天也見不到人煙…這意味著什麽?這就意味著這是完全的法外之地啊!死了人都沒人會知道的!

匈奴人、其他商隊、匪賊(很有可能就是其他商隊假扮的)…這些都藏在高高的草叢中,隨時準備著偷襲——因為誰都不缺武裝的關系,打起來並不輸於一次軍隊的小型遭遇戰!

如果不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運貨,而是在邊郡半公開半地下存在的‘貿易區’進行貿易,安全性會不會高一些呢?

想太多了!實際上這更加危險!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雖然是法外之地,但這麽大的草原,想要碰到人本來就很考驗運氣了。恰好被埋伏到了,如果不是被人算計了、內部有內鬼等等,那就是運氣太差!

這樣的運氣就像是彩票中獎一樣虛無縹緲,但是在‘貿易區’遇到麻煩卻像是腳踩大地一樣實實在在。

國家對對匈奴貿易這種事向來是不支持,但也從沒有真正禁止過。前者倒不是因為經濟問題,防著金銀外流之類的問題,考慮到此時大漢的商品在匈奴很受歡迎,這種貿易其實是大漢賺了。這存粹是一個軍事問題、政治問題!天知道這些大漢商賈泄露了多少情報出去,甚至不少人還做過帶路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