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宛丘(7)

劉舜翻看著一些劉乘的東西。

他讓陳嫣來常山國一趟的原因之一本來就是拿走一些劉乘的東西,這幾日陳嫣在石邑停駐,東西也從元氏城那邊王宮中送來了。只是弄得不清不楚,不只是劉舜準備交給陳嫣的那些東西,連帶著其他他不打算交給陳嫣,要自己留著的劉乘的東西,還有一些根本不是劉乘的東西,只是他小時候的一些東西,都一起送過來了。

這倒不是宮人們如此粗心大意,這都搞不清楚,實在不堪用。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太私人了,劉舜根本不讓其他人碰,過去整理、收揀都是他自己來的。這一次也是一樣,劉舜沒有吩咐,他們也不敢動,就把幾只箱子都拿了來。想著那些用不著的,最多就是原路送回王宮就是,好過碰了不該碰的、反而惹禍吧!

劉舜沒有對他們這一手‘小聰明’說什麽,只是一個一個地開了箱子,整理這些東西。

當初劉乘那樣年輕便辭世了,連個後人也沒有,清河國也因此除國了。一部分東西肯定是歸朝廷收走了,但一些私人的東西是按照劉乘的臨終安排,分送到了不同的人手裏的。

劉舜這裏就有一份兒,而且他手上的東西原比同樣一母同胞的兄長劉寄要多得多(另一個兄長劉越和劉乘差不多時候也薨了)…劉越、劉寄兩個兄長早早地離開了長安,去了封國,說起來是一母同胞,實際上的感情和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沒有什麽兩樣。

而這許多東西裏,除了一部分確實是給劉舜的,如財物,如自己一些衣物(可以留作念想)、一些個人用品等等,其實有一部分本不是留給劉舜的也送到了劉舜這裏。因為如果不送到劉舜這裏的話,似乎也沒有地方可去了。

劉舜翻出一只匣子,裏面裝的是一只白色瓊琚。漢代人愛玉、珍玉,其中尤以上等羊脂玉為極品,甚至規定不到那個地位的人不許使用(雖然這個規定常常在錢財和權勢面前形同虛設)。

這只白色瓊琚品相完美,只是因為長期放置、無人佩戴,而顯得有些幹澀,略微佩戴一些日子就會重新煥發出光彩來。

翻過瓊琚背面,上面小小地刻著‘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幾個字…這就是一件只能送到劉舜這裏,無別處可去的物件。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源自《詩經》中《木瓜》一篇,是上古時男女情投意合定情場景,這也是不能送到它本該去的地方的原因——這明擺著是用來定情的東西,而這是劉乘想要送給陳嫣的。

雖然那個時候陳嫣應該已經知道劉乘對她有心了,但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你知、我知,還是得故作不知。

當時劉乘留給陳嫣的東西包括了他所有的書籍,另外就是金銀財貨,按照他的遺言,這是‘為吾女弟添妝’…都是一些看不出‘曖昧’性質的東西。

但劉乘的遺物裏還有這樣一批,包括一些意味情深的禮物,都是青年男女之間愛相送的,他準備了最好的,然而到頭來卻連一件都沒有送出去。

還有一些書信,陳嫣保留了自己和劉乘往來的書信,劉乘又何嘗沒有保留這些?這些書信被劉乘帶入了自己符合諸侯王等級的寬闊陵墓。但有一部分,他自己所寫,但永遠沒有寄出去的,表達了他的愛意的信件,他將其留在了人間。

他終歸還是不願意自己長長久久的愛慕不在人間留下一點兒痕跡…就是留在人間也無幾人知道。

另外還有一些挺私人的東西,也不適合送給陳嫣這個‘從女弟’,因為表達出來的暗示意味實在太明顯。可實際上,劉乘只想將這些東西交給陳嫣…

收拾來收拾去,劉舜忽然發現這些看著種類繁多的東西,收拾起來也就是一點點,一個小箱子就能裝下…原來一個人的愛情收拾收拾,最終留在人間能夠證明其存在過的也就這麽少得可憐的一點兒零零碎碎。

收拾舊物佷容易讓人回憶起往昔,劉舜也不例外。擺弄著其中一些小玩意兒,他忽然想起劉乘臨終去世之前兩人最後一次見面,那是劉舜朝覲完畢,離開長安返回封國的時候,特意繞了一點兒遠路來了一趟他這裏。

兄弟二人也有一些時間沒見了,他自然好好招待了劉乘。

那一次他聽劉乘說,他想要向大長公主和堂邑侯提親。

“早該如此了…”劉舜當時對此嗤之以鼻,他當然並不意外,畢竟很多事情他從小就看在眼裏的。雖然當初劉乘年紀小,陳嫣年紀更小,沒人把兩個常在一起‘玩兒’的孩子當回事,但劉舜不同,他是最清楚自己這個天生體弱的兄長是如何早熟的。

他真的很早很早就待陳嫣和別人不同了,劉舜是最清楚的那個…因為一個是和他朝夕相對的兄長,另一個是總被他有意無意關注著的陳嫣。這種事,真是想不知道都難…除非他是一個不曉事的憨傻。顯然,他保持了皇室子弟少年時代在觀察人心上的敏銳,並沒有對此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