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七月(1)

公元前129年,正是大漢元光六年。

這一年年初起,長安未央宮裏一如往歲,並無什麽不同。

自六年前太皇太後崩後,大漢真正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雖然那之前少年天子劉徹已經繼皇帝位數年,但那屬於過渡階段,那段時間有著太多過去執政者的影子,文景之治的余波還持續影響著。

太皇太後竇氏原本就是跨越文景兩朝的重要人物,可以說是文景之治的重要參與者。而隨著這個標志性的人物去世,天底下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年輕帝王將這個國家帶往新的方向。

新的時代正式開始。

新時代當然要有新的突破,劉徹將目光首先放在了對匈奴這個問題上——這也是當然的,雖然經濟民生、吏治教化等方面都很重要,而且劉徹也確確實實安排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最重要的還是漢匈戰爭!

這倒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戰爭狂人(或許真有一點兒這方面的特質,但這裏的原因並不只是那麽簡單),而是他的少年時代經歷深深地影響了他。

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要被自己的少年時代影響,對於劉徹而言,他出生在好時候。他少時就被立為太子,成長時期國家已經擺脫了漢初時經濟窘迫的局面,倉庫裏儲存的糧食吃不完,錢庫裏串錢的繩子都爛掉了!

也不曾經歷過呂後亂政時的惶惶無依,他甚至連七國之亂時皇室的動搖都沒有感受過——等到他長大了,似乎什麽問題都解決了…當然了,天下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這裏鬧天災,那裏有人禍,但這些屬於任何朝代、任何歷史時期都無法避免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連癬疥之疾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日常’了!

所以對於劉徹來說,他沒有太多負擔,更不會焦慮,焦慮如何建設好這個龐大的國家。唯一讓他耿耿於懷,不能輕易放下的就是漢匈戰爭了。

明明大漢才是天朝上國!匈奴是什麽?不過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支,北方遊牧民族從古至今都是被中原王朝按著打的…這些在商周的歷史上都是明擺著的,就算到了戰國亂世,與遊牧民族接壤的幾個大國,如秦趙,對著遊牧民族,那也是絲毫不虛。

匈奴,只是抓住了秦末農民起義,中原王朝混戰成一團的機會,這才趁勢崛起的罷了!

當時大漢初建,實在沒有余力教訓北方草原上的夷狄,只能暫且忍耐罷了!於是有了和親政策,有了這些年邊關偏向防守的對匈策略。

對於劉徹這個從小沐浴在帝國繁榮富強中的天子,這顯然是一種恥辱——曾經的政策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接下來應該換一套了才是!

至少他是這麽想的。

不同於那些見識過匈奴強大戰鬥力,又或者幹脆就是不想改變、怕冒風險的臣子,年輕的帝王野心勃勃、自信心爆棚,他可不會覺得到了自己手上,還對匈奴沒有辦法。

他從少年時代起就不知道計劃這件事多少次了,總算到了可以動手的時候了——朝廷上對匈奴的策略有主戰的,也有主和的,主和占據了優勢,但主戰背後是劉徹在撐腰!

這些年隨著劉徹的皇位越來越穩固,無論主和派如何不願意,現實就是,除非他們想要換個皇帝…不然就只能妥協!

換個皇帝麽…呵呵,算了吧!

當今天子雖然是少年繼位,卻不是個不懂事的!事實上,哪怕太皇太後還在的時候,到了後期天子也占據了上風!那時候就能看出這位少年天子在政治上的天賦——在建元元年的時候他其實還是很幼稚的,從當時毫無準備、沒有後手的建元新政就能看出來了!但那之後,劉徹的進步簡直肉眼可見!

而等到建元時代結束,到元光年間,大家更是看了天子好一通騷操作。

解決朝堂上的竇氏一派堪稱幹凈利落,沒有留一點兒後患。當時那一手玩得太漂亮了,以至於當時的人沒有感受到太多朝堂震動,就什麽都做完了…這大概就是另類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吧。

然後就是壓制在鬥垮竇氏一派中起來的王氏外戚…王太後很顯然是想學自己的婆婆,甚至目標更高一些,想學呂太後。即使皇帝是她的親兒子,可權力就是權力,凡是享受過權力帶來好處的人只會想要更多!

很好,現在王氏外戚們也乖乖聽話了…不聽話的都走了,王氏外戚在朝堂上雖然還有人,卻也只是皇帝手上的棋子而已。嘖,誰能想到呢,當初那個王氏外戚的代表人物,武安侯田蚡,他甚至坐上了丞相的位置,那可是百官之首!然而說死也就死了。

去年年中去世的,雖然對外說法是過去暗害的那些人鬼魂索命,田蚡受不了這樣的壓力,驚懼憂慮之下去世。但但凡是有點兒常識的都會知道這其中摻了多少水分…這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