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采薇(16)

陳嫣來到上林苑附近的城郊,先看了看最新進展,然後休息了一晚。等到第二日,她才出門去實地考察。

說實在的,辦這件事的人還是非常盡心的,選的地方非常棒!

一眼望過去周圍景色很好,有山林,當然,也有田地…如果在這裏起宅邸,取景就比較豐富了。甚至還有活水環繞…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此處是一戶許姓人家的田產,翁主想要買下這田產恐怕有些難。”說到這件事,辦事的人有些為難。

“許姓人家?長安有哪些許姓人家?”陳嫣在心裏復習長安有名有姓的一些家族,梳理了幾遍,倒是有幾個姓許的,卻不知道這裏的主人是不是這些人之一。

辦事的人趕緊討好笑道:“並不是翁主知道的那些,不過是無名無姓的小人物罷了!只是這家卻不知道怎麽的,搭上了蓋侯家。這田產,恐怕是無意出售的,若是拿出翁主的名頭,事情倒不難辦,只是如此又是翁主的忌諱…”

“原來是蓋侯啊…”陳嫣沒有做什麽評價,她也沒有什麽評價可做。蓋侯王信,是如今王太後的哥哥。就如同當年的竇氏一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外戚起來也沒有什麽稀奇的。不過相比起當年的竇氏外戚,王氏外戚就要混的差得多了。

這倒不是劉徹相比起劉啟更討厭外戚,實際上劉徹是最喜歡用外戚,也最會用外戚的皇帝了。這也和這個時代人才獲取的途徑太窄有關,這種情況下,外戚也是一種資源,能利用肯定也是要利用的。

所以這個時候‘外戚’也是一個很中性的詞,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反而皇帝用外戚算是一種傳統,即使是再正派孤直的大臣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

之所以王氏外戚難混,一個是他們小心思太多,當年竇氏外戚有竇太後這個頗具政治眼光的領頭人,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幾乎沒有犯過錯,又總是與皇帝一條心,個人權力的攫取只是在達成前面幾項之後順手取得的而已。

王氏外戚就不同了,王娡做為太後,似乎天賦點都點在了宮廷的一些小謀算上了,搞政治她是真的力有未逮。她竟然由呂太後、薄太後、竇太後得勢就得出了當太後就該得勢,皇帝也得退讓的結論。

這不是玩笑呢!

只看到了結果,卻沒有看到其中的操作…

在個人權力與兒子的權力之間,王娡那段時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當時包括田蚡在內的一批王氏外戚就是那樣被葬送的。當然了,田蚡出局由他自己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但不得不承認,王氏外戚確實因為王娡站位的微妙問題,在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就被削了一波。

從此之後就失去了成長為竇氏家族那樣政治家族的潛力。

王氏外戚另一個難混的原因在於人才,竇氏外戚的繁榮不僅僅在於竇太後,那只是打開這個家族上升通道的金鑰匙而已,之後的表現也有他們自身因素的影響。竇氏外戚人才輩出,由此奠定了之後數十年的鼎盛,甚至在鼎盛期過後,依舊牢牢占據著漢代貴族一個重要位置。

這一支的竇氏,在兩漢時期都是真正的望族…完成了暴發戶到世家的轉變!

至於王氏外戚,即使是當初最有政治潛力,做到了三公的田蚡,其實也很難稱得上有才能。之所以他能夠做到那個位置,很大程度上是時也命也。正像那個比喻說的,只要在風口上,就算是豬也能吹起來。

當時劉徹要用人,用自己信得過的人,而且還願意陪他去冒險的人!這可不容易,那時的劉徹初登位,太皇太後老而彌堅,依舊看護著這個王朝在舊有軌道上前進,不肯輕易地放這個天下走向另一條未知的道路。

這個時候田蚡就成為一個很不錯的人選。

第一,劉徹信任他,他是王娡的哥哥,與姓竇的一樣屬於外戚,只是竇氏站在太皇太後身後,而王氏外戚肯定是站在他身後的!這個不用多解釋,簡單來說,這就是利益驅動!王氏外戚能夠一舉從原來那種穿粗布麻衣、住低矮漏雨屋子的生活中改變,穿綢衣、食肉食,皆是因為劉家。

而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擁有更多的權力,這是因為誰?不就是因為他登基做了皇帝麽!

這種共生的利益關系比任何關系都要牢固。

然後就是田蚡這個人很有眼色,其他的王氏外戚就沒有他這麽光棍了!反正他願意和劉徹一起去冒險。至於劉徹的改革對這個國家意味著什麽,其實他是不太在意的。如果劉徹原本準備的改革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他那個時候也不會猶豫。

他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時過著混混一樣的日子。還是後來宮裏兩個同母異父的妹妹發達了,這才有機會學點兒東西。只是學東西的時候也完全是實用至上的,簡單易懂、應用容易,這就是他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