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鶴鳴(2)

諸侯王正為了‘推恩令’的事情左右為難,心中各有小九九。不管打算支持,還是打算反對,總之這個時候都派了人到長安活動,這段時間的長安可以說是相當混亂了。

或者說,表面上看起來平靜,實際上早就暗潮洶湧了。

陳嬌這裏比平常都熱鬧了不少,就是有心人看中了她這裏的信息流通便利——大家很想知道天子的真實想法、底線之類。這種東西在陳嫣這個後來者看來簡直就是明擺著的,這不過就是集權路上的必然罷了,這些諸侯王也不必過於擔心,想著將來諸侯王衰落…那麽久以後的事情,誰也不能拍胸脯確定。這個時候糾結幾代之後的事情,說不定那之前就絕嗣除國了…不然犯大錯除國了……

總之就是除國了,反正到了現在,因為各種原因被除國的諸侯比傳承下來的還要多。反觀歷史上實行推恩令之後,反而沒有了大規模的諸侯國除國事件,大家還能夠安安生生地‘自然消亡’了。

陳嫣看得清楚,卻不代表身處其中的人也能看清。有些人看不清,是因為自己有巨大的利益牽扯到其中,很難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而另一些人看不清,則是因為摸不準劉徹的想法,表面上他是這麽說的,但天知道他到底要做什麽!

後世學過歷史的人可以肯定的事情,不代表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可以輕易確定…畢竟這關系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是無法輕易做出判斷的…所謂艱難,這就是了。

“說起來…為了‘推恩令’這事,主父偃恐怕又要被不少人記恨了。”陳嬌本來是不關心推恩令這事的,這事再大,和她又有什麽關系?她家裏有沒有王位等她去繼承!不過最近打聽這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其中還有不少當年有過交情的表哥表弟。

都派人求到了門上,陳嬌總是一問三不知似乎也不是很好…所以她非常少見地‘虛心請教’了起來。

“主父偃?”陳嫣其實也不是特別在意推恩令,倒不是說推恩令不重要,實際上推恩令對地方力量的影響,甚至行政上的劃分都有很大的影響,這種重大國策肯定會影響到生意上的事情的。但是,這種影響想要發揮作用,那得等到多少年後了?真等到那個時候…如果她的力量能夠肆無忌憚地發展到那個時候,很多事情的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時候考慮這些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再者說了,推恩令這種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一定會發生的。既然只能躺平接受,那還談什麽在意不在意?

‘推恩令’是由如今的中大夫主父偃提出來的,中大夫這個官職名有些陌生,但它未來會有一個後人稍微熟悉一點兒的名字,就是光祿大夫。首先要知道的是,漢代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就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別看平常大家在歷史上只看到三公,三公以下出鏡率很低,實際上,這每一個都位高權重,影響力很大。後人讀歷史,很多時候是一個點,但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面,不可能只考慮那些青史留名的人。

三公九卿裏面有一個光祿卿,光祿卿以及下面的許多官員,就是皇帝的智囊班子,同時,還會負責候補官員的培養實習什麽的。有點類似明代的翰林院,既給皇帝當秘書,新考中科舉的進士老爺們的優秀分子也在這裏熬資歷。

不過光祿卿比翰林院更厲害,因為它不只是表面清貴,未來遠大,它是真有實權的!

光祿卿作為三公九卿之一,是典型的兩千石大官…有意思的來了,那就是光祿卿之下竟然還有一個兩千石,那就是光祿大夫——雖然兩千石和兩千石也是不同的,但從這也可以看出光祿大夫,也就是此時的中大夫是一個多麽重要的位置了。

能坐上這個位置,不是三公九卿,勝似三公九卿,非天子重臣、心腹不能為!

至於主父偃何德何能能坐上這個位置…陳嫣雖然沒有刻意關注過,但聽到他的名字就不會懷疑他可以走到如今的高度了。她其實已經記不清主父偃做了什麽了,漢武帝一朝湧現出了許多能臣,也有不少大事發生,這些事情都會對應人物。

有些人物比較有記憶點,比如說衛青、霍去病那點兒事就很清楚,不會弄錯。再比如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也記得很清楚。可是輪到主父偃、東方朔、桑弘羊等等這一撥,時間過去這麽久,就不是那麽清晰了。

桑弘羊還好一點,他是主管經濟的,對於現代人來說,擅長搞經濟的古代人很少,有的話都比較容易記,其他的…不提也罷。

不過陳嫣還是記住了主父偃這個人的名字的,知道他在漢武一朝很有名氣。這麽個被歷史記住的名臣,爬上高位有什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