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鶴鳴(5)

主父偃早就認識陳嫣,而知道陳嫣則是更早以前的事情。

他是臨淄人,不過他知道陳嫣和陳嫣在臨淄有著巨大影響力無關…陳嫣在臨淄真正起勢,達到一飛沖天的地步,最早也就是十多年前了,那個時候主父偃早就離開家鄉,開始了自己的遊學生涯。

他的遊學生涯很長,從青年時代開始,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有四十多年。按照這個數字算,到元光元年他來到長安才結束遊學,怎麽也和陳嫣掌控臨淄的時間錯開了。

主父偃了解到有陳嫣這麽個人存在,一開始是耳聞。當年劉啟對陳嫣的寵愛著實可以稱得上天下皆知,誰能想到來長安朝覲的諸侯王最先了解的不是皇帝太後的喜好,而是一個小姑娘的喜好呢?

所有人都知道,對陳嫣好,比對天子表忠心要更能討好天子…上有所好,下必從焉,這樣的故事在華夏歷史上再一次重演了。

當時的主父偃還在燕、趙、中山等諸侯國遊學…為什麽要在諸侯國遊學,而不是天下各郡,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這個時候有志於入官場的讀書人,如果不是家裏有背景,通道就很窄了。

舉孝廉難度太高,幾率太低,一般大家都是依附權貴,通過權貴再往上舉薦就是了。當然,這條路也不容易,一個人沒有背景,憑什麽被權貴看重,甚至花費自己的人情、面子往上舉薦?

但總體而言,這已經算是一條比較好的路子了。

走這條路,首先就要來到長安,天下權貴皆在長安,機會在長安,也只有在這裏最容易抓到機會——然而,求上進的人最多也在長安,這樣一看,平均機會也不會比別的地方更多了。

有人覺得這條獨木橋太難過了,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就退而求其次,去了各諸侯國。雖然說,長安不缺想要過獨木橋的讀書人,但在各諸侯國就不一定了。只要一個人是真的讀過書,讀書識字沒有問題,能背誦幾篇先賢經典,至少在諸侯國就可以謀生了。

沒辦法,誰讓這個時代文盲率高呢。

不理解的話可以想想民國時期,一個文盲,工作起點是很低的。可是一個人要是有點兒文化,哪怕是最基本的文化,像是能寫會讀,那也能做個抄寫員什麽的。這種工作依舊不算好,但也比真正的底層工作好太多了。

而這,對於非文盲的人來說,只不過是最基本的而已。

這個時代的文盲率只會比民國更高(當然,這個時代對於讀書人的需求也不如民國多就是了)!這種情況下,沒有太大選擇的諸侯國,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讀書人的。最多就是能力強一些的委以重任,能力弱一些的工作就靠後一些。

但不管怎麽說,謀生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早年間主父偃在各諸侯國遊學,就是為了謀生。當然,在謀生的同時,還想要求上進,希望能得到某位諸侯王的賞識。得到諸侯王的賞識,退一步能成為王國中的重要人物,進一步就能去到更大的舞台!

好多中央的官員,其實也是從諸侯國成長起來的,這裏也算是不錯的跳板了。

那個時候的主父偃也在諸侯國做過事,只不過一直無人賞識,所以每個地方都呆不長久而已…他從來都是有大志向的人,從來沒有想過當一輩子小吏。如果一眼能夠看出沒前途,他自然也就走了。

也只能說那個時候確實各個諸侯國都缺讀書人,所以他不用擔心辭工之後找不到工作——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富三代什麽的,遊學說的瀟灑,卻是得自己承擔生活的負擔的。

說起來有些巧合,曾經的主父偃甚至為諸侯王監督過禮物的驗收工作,那些精美、奢華的禮物都是要在朝覲時送給長安的貴人的。不僅僅是皇室成員,長安的一些官員、貴族也有份。這也不是賄賂、結黨什麽的,只是正常的交際。

諸侯王們在長安雖然也有安排眼線,但光指望眼線就能安心在地方做王,微妙太天真了。這種時候,和長安的頂級圈子保持良好關系,這就很有必要了。這和後世地方官員進京,要在京官這兒拜碼頭,道理是一樣的。

而這些禮物中就有屬於陳嫣的——給陳嫣的禮物占了諸多禮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見得數量多,但卻是最珍貴的,而且一看就知道花了心思,而不是花錢了事。

誰能想到當年那個被人呼喝著督造給陳嫣的禮物的小人物,如今會成為長安炙手可熱的天子親信,能和陳嫣出現在一場盛宴上?想起此事,主父偃還不由得有些志得意滿。

不管怎麽說,他這個時候也算是達成了少年時代的一個小小目標了——他從小就不甘於平凡…能夠說出‘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亨耳’這樣話的人,具體是個什麽心性,也是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