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東山(4)

裴英的信件對陳嫣的影響相當大,接到信件的時候,陳嫣連這次送來的羅馬所得也來不及細看了!

其實羅馬所得十分豐厚!除了一些羅馬特產的香料,以及別的手工產品外。最亮眼的大概是葡萄、蘋果等了…這些東西在後世,對於華夏人來說都不算陌生,但在此時,它們都是異族他鄉的特產,華夏人民是完全不知道的。

葡萄就不用說了,華夏有野生葡萄,但這種葡萄味道酸澀,沒人拿來吃,用來釀酒也不行。所以歷史上葡萄還得靠張騫從西域引進,如果沒有陳嫣插手,估計也不會等太久了。

不過張騫引進的葡萄是從西域的一些國家來的,陳嫣則是從羅馬弄來的,分開培育這麽多年了,估計已經是有著差異的不同品種了。說不定到時候可以拿來雜交,弄出更有競爭力的品種。

這個時候的葡萄基本上都是酒用葡萄,吃是沒有問題的,但皮厚,且難以和果肉分離,味道上也不出眾(好在這個時候的水果基本上味道都不出眾,所以葡萄在其中也不顯得難吃),所以還是釀酒最好!

這個時候的華夏人民是非常喜歡喝葡萄酒的…偶爾有西域商人帶來葡萄酒,或者有人去了草原,品嘗到了西域傳來的葡萄酒,都是贊不絕口的!葡萄酒因為極端的稀缺性,以及普遍的喜愛,成為了傳說中的瓊漿玉露。

酒類的市場是很大的,葡萄酒如果真的能搞起來,估計又是一個大財源!

這個東西雖然對社會進步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用,但那些推動社會進步的東西是需要花錢的,沒錢辦不了事…所以引進葡萄確實不錯。而且就算沒有葡萄酒,給華夏人民的食譜上多一樣水果蔬菜也是不錯的啊!

就像前幾年船隊到了安息,也從那裏搞到來石榴之類。說起來,石榴更是純粹水果了,連財源都算不上,陳嫣一樣很高興,讓農學家們研究如何在華夏種植…

相比起葡萄,蘋果在財源上的作用或許沒那麽強,但它在別的地方也有很大意義。

蘋果是一種水果,但它更接近水果中的糧食…這個定位。

計算投入精力、成本,同樣的投入下,蘋果的產出屬於頂豐厚的那一類。而蘋果還具有耐儲存、澱粉含量高等一般水果沒有的特點!華夏原產的蘋果,被稱之為林檎、蘋婆的,在此時就有傳統切片曬幹收藏了,稱之為‘蘋婆糧’!有些地方真靠這個彌補糧食不足,功勞大著呢!

如果將來在鄉間推廣種植蘋果,是非常有利於民生的一件事。

至於為什麽得是羅馬來的蘋果,而不是華夏原產蘋果——雖然大家都是蘋果,但羅馬蘋果更接近於現代人印象中的樣子,雖然以現代蘋果的標準來看,這蘋果還是太小,信裏描述的產糧還是太低。

事實上,後世的蘋果和西方的蘋果關系比較大,來源上和林檎、蘋婆已經沒什麽關系了。

送來的蘋果樣品,植株太小,還是幼苗,紮根在一個大木桶中,還看不出什麽來。至於那幾個蘋果果子,雖然已經盡力保鮮了,依舊變得皺巴巴的——然而即使是這樣,大致的大小還是看得出來的。

書籍之類更不必說,雖然沒有看到翻譯過後的書籍,但根據描述也知道都是一些好東西。有關於哲學的、藝術的,以及陳嫣最在意的,和自然科學相關的。雖說,這裏面有很多在現代人看來錯漏百出的內容,但從思路上人家就是理性那一派的!

陳嫣也不打算硬推什麽,就打算翻譯這些書籍,請墨家的人看看,有哪些可以啟發他們。今後學習墨家技術的人,凡是陳嫣管的著的,都會推薦他們研究一下這些書籍。不見得得把西方的東西奉為金科玉律,至少想播撒一些種子下去。

至於這種做法,能多大程度上影響到華夏自然科學的路子,陳嫣自己也不知道,她只能說自己是盡力了。

畢竟硬去推廣也不見得有效,其一大家可能不買賬!陳嫣也沒辦法說,現在兩者起點差不多,甚至華夏更有成果,但華夏的路子是越走越窄的,而人家的路子越走越寬,甚至在很多很多年後,迎來爆發,徹底將華夏薄弱的自然科學體系打翻在地(如果有形成體系的話)。

其二,就算大家買賬,也不見得就能有好的結果。畢竟陳嫣很清楚,現在西方的這一套,思路上比華夏似乎更有前途一些,但錯誤的情況並不比華夏來的少。真的將西方那一套捧的太高,很有可能是沒有學到人家的思路,反而將人家的錯誤給學了過來!

陳嫣本來的目的就是做一些影響這個世界的事情,她又是一個華夏人,肯定希望自己的國家更好,給國家留下一點兒好的東西。如果費了這老大的勁兒,最後反而情況更差了,那又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