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終南(12)(第3/4頁)

不過今天陳嬌懶得聽這些了,她本來就不喜歡這些,只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在做這些而已。時間久了,她都覺得少時那個肆意自由的館陶翁主陳嬌消失了!即使她現在在別人眼力依舊是囂張肆意的代名詞。

今天可是有陳嫣在場,只要這個妹妹在,事後她想知道什麽都能直接得到答案...分析出來的結果比她聽完全程得到的結論要準確也清晰的多。陳嬌有的時候也會覺得兩人身份顛倒了,阿嫣是姐姐,她才是妹妹。

不過這也就是偶爾,每當阿嫣做小女郎姿態的時候,她又有當姐姐的感覺了。

劉徹和心腹討論的自然是一些財政上的問題,這也是如今朝堂上最讓人頭痛的問題。直到這個時候,劉徹才真正認可了當年陳嫣那句‘錢幾乎能解決一切問題,若是不能,應該是錢不夠多’。

朝堂上的問題有的並不是錢的事,但不得不承認,如果有錢的話,朝堂上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他想要和匈奴幹到底,沒問題!花錢就是了。不想抽太多民脂民膏,給底層老百姓帶來太多負擔,沒問題,花庫存的錢就行了!他還有那麽多的工程要辦,時不時冒出來的天災人禍要處理——其實這都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陳嫣默契地沒有走開,她知道為什麽劉徹要在他們君臣談論這些的日子裏,特意還邀請她來這裏。

有些話他沒有明說,但她應該自己品味出來...總不能讓皇帝陛下自己直說出來,那到底有些丟人了,人家也是要面子的嘛!

沒錯,皇帝陛下在向她尋求幫助。財政上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了!剛剛朝廷才下發了命令,要收算緡,之前計劃的東西到底是付諸實施了。而且除了算緡還要收取告緡...但這又怎樣呢,這些東西只能解一時之急,這就像是後世某些小國,某年靠賣國有資源大賺了一筆,但可一不可二啊!

算緡是收財產稅,告緡則是為了防止財產稅偷稅漏稅而產生的——其他人可以舉報那邊少交、不交算緡的人,舉報的獎勵非常豐厚...凡是沒有交足算緡的人,被其他人揭發舉報出來,就會罰沒資產。

這不僅僅是讓一些人沒法偷稅漏稅,也讓收上來的錢變得多了許多!

畢竟一開始收取算緡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這是雷聲大、雨點小。過去不是沒有收過各種苛捐雜稅,底層老百姓不僅僅要足額繳納,還有可能會被借機勒索。但是輪到富人、貴族這些人,那就是另一種做派了!

大家有的是辦法隱匿資產,或者幹脆面子工程都不做...這是在地方土皇帝坐久了,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

然而事情到這裏,也就到此為止了,這種程度的搜刮商人,就算商人有錢,能掙錢,也不能無限次來。一方面是商人沒有農民那麽脆弱,一次搜刮不至於破產,但一直薅羊毛也是會死的。另一方面,也得考慮朝廷的名聲。

這樣厲害的搜刮,一朝天子要是用幾次,大家該怎麽想?

或許商人並不足為慮,但單單只是說出去也不好聽啊!

這次大賺了一筆,暫時緩解了財政上的壓力。但是只要北方還在對匈奴用兵,那就是個吞錢的無底洞!錢數再大,放到國家層面也就不算什麽了。更別提劉徹現如今遠不止對北方匈奴用兵一個花錢的地方。

大的工程就不說了,秦漢相連,傳統上的很多東西都相似,其實都喜歡搞大工程...或許這也是承接上古遺風先人的氣魄。這筆錢是無法避免的,而且除了宮室,這些大工程基本上也是有著有著不小意義的,或是運輸灌溉,或是抵禦外敵,或是養馬...不一而足。

關鍵是劉徹還在向南方用兵...漢武帝一生武功赫赫,對匈奴戰爭很有名氣。但實際上呢,國家的東南西北他懟了個遍!

對南方用兵的規模可比對北方匈奴用兵的規模小得多,但花錢一樣如流水!就像為了適應北方作戰,所以要大搞騎兵,大手筆養馬和培訓騎士一樣。南方也有各種問題,比如說水戰,比如說南方的瘴氣和各種中原地區人不適應的疾病...

為了水戰一樣,劉徹就令人修築昆明池,然後造大船演練對戰。雖說昆明湖也是有很大實際意義的,可以蓄水灌溉,周圍很多田地都受益,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呢!

這還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錢總是不夠花的,所以很多事情就得商量一下...今後花錢的地方只會多不會少,而來錢的手段就只有那些,是要好好計較一下。

所以張湯和鄭當時在這裏,這兩人一個是劉徹最倚重的左右手,不是丞相,勝似丞相。另一個則是大農令,主管的就是這件事,不找他找誰?

至於說衛青和霍去病為何在這裏,就在於兩人是對匈奴作戰的將軍。雖說對匈奴作戰的將軍其實不止他們兩個,但兩人一個為‘大將軍’是對匈奴的核心人物,另一個風頭正盛,是當之無愧的‘帝國雙星’!再者說了,他們還是實打實的外戚,是劉徹很信任的人...詢問關於軍隊費用的計劃,找他們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