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3頁)

方天至適才就想問了,“你怎知道我俗家姓氏?”

趙敏立時回敬道:“我才不告訴你。”

方天至心想,以她的地位權勢,若想查他俗家背景恐怕不難。何況她在少林寺顯然有內應,自己身世如何,在寺中卻也不是秘密。便也不再計較,只道:“貧僧落發為僧,早已斬斷俗緣,往日姓名,莫要提起了。”

趙敏見他有所要求,自覺又占了主動,便又高高興興的嬌道:“我偏不。從今往後,我偏要叫你姓方的。方天至呀方天至,你名字倒是不錯,人嘛,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方天至聽她胡攪蠻纏,不由冷冷的望了她一眼,凜然唱道:“阿彌陀佛!”

汝陽王府怎麽還沒到!

這女的欺負貧僧不能崩人設啊!

真是豈有此理!

趙敏這廂瞧有點把他惹得不高興了,又極其自然的轉口道:“好。你不願意聽這個,那便來談談你們佛門的道理。”

這個帽子一扣下來,方天至還不能不接,便道:“請講。”

趙敏略一思索,問道:“若有一日,大師走在河邊,忽而聽水中有人呼救,你救是不救?”

方天至道:“自然是要救的。”

趙敏續問:“若他是個大壞人,你無知之下救了他,豈不反而是做了惡事?”她語氣中帶了點嘲弄,“怎麽不在救他之前,令他將生平往事說一遍,瞧瞧有沒有做過惡事;或者是將他祖宗八代問清楚,看看有沒有蒙古人?”

方天至坦然道:“救人如救火,豈可如此耽擱?若他是好人,遇到貧僧正是命不該絕;若他是壞人,他自食惡果,又豈止在落水一事上?天網恢恢,好人終有好報,惡人終有惡報!”

趙敏不以為然道:“他受你一救,說不定當天便又將真正的好人殺了七八個,好人在此又哪有好報了?”

方天至反問道:“他受我一救,說不定當天幡然悔悟,將真正的好人救下了七八個,好人在此不就有了好報?明日之你我,皆無一定數,焉可以未作之惡罪人?”

趙敏道:“那此前他害過的人,又如何作數?”

方天至答:“我救他時,不知他過往。以後若知曉,力所能及,自當懲戒於他。”

趙敏想了想,又問:“若你救他之後,知曉他是個惡人,可那時他已悔改,余生皆行善積德,清贖罪孽,又當如何?”她微微一笑,“你若放過他,此前受他所害的人,又當如何作論?”

方天至聽了這話,不由得呆了一呆。

他下地府之前,曾一共活了三十余載。一生任作魔教教主,所害之人,又何止百千?如今他已悔改,欲以數度輪回行善積德,贖清罪孽,可此前受他所害之人,又當如何作論?

他默默的出神了片刻,最終輕聲道:“貧僧也不知,當不當寬恕他。他受不受寬恕,也不該問貧僧,該當問他對不起的人。”他又不由合十,嘆了口氣,“該當問佛祖。”

趙敏執拗的問道:“我不問佛祖,我只問你。若是你,你寬不寬恕他?”

方天至遲疑了一下,道:“貧僧……貧僧願意寬恕他,……令他贖罪。”

二人一時無話,夜闌人靜之際,街上綠樹秋花、白墻素瓦,盡皆柔披月色,交影朦朧。

趙敏望著他被紗燈點亮的側臉,見他不知何故而惆悵,不禁觸動問:“你還沒有答我,若那人是個蒙古人呢?……若那個人是我呢?”

方天至向她投去一瞥,卻見她眼中隱有怔怔之意,這才想到,她為何有此一問。只是物傷其類,聽到這番描述,他則想到了他自己。

他這一沉默的功夫,趙敏忍不住續道:“先祖數位,眼中固有漢蒙之別,叫許多百姓受了委屈。只是時至今日,蒙古統治中原江山已有數十年,朝中不乏有識之士,已瞧到了這其中的弊端,生出改革之意。假以時日,不論漢蒙,天下百姓均可安居樂業,這樣難道不好?如今明教叛軍四起,朝廷軍費開支無度,無力安撫民生。若你們往後不與朝廷作對,大家不必再打仗,也不必再死人;朝廷屆時再興改革,保護漢民,幾百年過去後,咱們又哪還有甚麽仇怨呢?”

方天至嘆了口氣,道:“若要漢蒙化幹戈為玉帛,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北方,不是更好麽?”他隱晦的勸了一句,“惡人可以再度從善,郡主能不做蒙古人了麽?郡主既然已有立場,又何必如此呢?”

趙敏微微一笑,神態中頗有一絲淒楚。但她自覺狼狽,轉瞬便又回過臉去,口中仍不肯放棄道:“朝廷的事,我區區一個小女子,也做不了主。只是你還沒有答我,若那人像我這樣,你救是不救?”

方天至又遲疑了一下,半晌道:“貧僧會救。”

趙敏又問:“那你寬不寬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