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X和女孩Y 幸好還有你(第3/5頁)

不過,這次在雜志上露臉的機會似乎給X小姐打開了一扇門。她在外面認識了一些人,後來又有幾次出現在不同雜志的化妝詳解頁面,還當過品牌現場活動的化妝師或是模特,收入也逐漸變得豐厚起來。每次她從那些活動回來,都會帶一些化妝品的小樣分發給我們,我們還去圍觀過她戴著藍色的假發,拿著手機走台的活動。那次,我們還一人帶了一袋小禮品回來。

這時,Y小姐會以“伯樂”自居:

“等你以後成了大明星,我還是你經紀人,大家要簽名都得通過我!”

畢業季不知不覺來臨了。我和W都考了研究生,宿舍裏的另外兩個女孩兒忙著找工作,各處投簡歷和面試,X小姐晝伏夜出,繼續忙著她的時尚事業。沒有X小姐的陪伴,Y小姐似乎顯得有點茫然不知所措,經常莫名其妙地就傷春悲秋起來。我們都有點替她擔心。

有天晚上,宿舍裏的大姐在抱怨著工作難找,每一份簡歷投出去都是石沉大海,每一次面試的結果都是“等通知”,真不如結束在這裏死磕,回老家算了。

X小姐當時也在,她聽著大姐無休無止地抱怨,一向話不太多的她突然開口:

“我覺得你們思路都太狹隘了,為什麽非得一畢業就找工作啊?好不容易上完了學,又緊接著把自己鎖在上班族的框框裏,多沒勁!像我認識一個時尚雜志的姐姐,她就寫了一篇文章,主張大學畢業以後要有一個gap yea r(間隔年),先放下一切去旅行一年,回來再找工作也不遲。再說了,人又不是非得有工作才能賺錢,現在的世道,做點什麽生意不比工作強啊……”

Y小姐對一向對X小姐的觀點亦步亦趨:

“就是!你們都別急了,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就去玩一年!車到山前必有路嘛,你看我從來就不急……”

不知道為什麽,大姐好像有點被她們的說法激怒了,火藥味十足地沖著X說:

“X你這純粹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在外面認識那麽多人,有那麽多門路,你可以不找工作也有飯吃,我們不一樣!你別忘了當初是Y替你牽的線,現在你這麽誤導她,真的沒多大意思!像我們這樣沒什麽資源的普通人,還是得有一份工作的!”

我們宿舍的六個人要麽溫和,要麽懶惰,大家都是大而化之的性格,很少有人會計較小事。同一屋檐下住了四年,大家幾乎沒對彼此說過一句重話。這一幕,在我的印象中,是這個房間出現過的第一次的不和諧。自從這次以後,雖然也會有人暗自為看似遊手好閑的Y小姐擔心,但“找工作”這個話題終究變得敏感起來,大家表面上都各忙各的,沒有人再次當眾提起。

不久,聽說Y的哥哥給她安排到了相熟的外貿公司工作,薪水挺高,還能經常出國。

大姐在背後議論過這件事:

“Y到底還是富二代,找工作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咱們那會兒就是傻,還替她擔心……”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件事讓我們之間產生了微妙的罅隙,後來畢業和想象中的實在不太一樣。只是全班穿著學士服來了一張大合影而已。到了該走的時候,大家就各自收拾一下行裝,幾乎連一句像樣的告別都沒有說,就做鳥獸散了。

我後來的生活,是當時的自己從未想象過的——不過看似還不錯。到新的校園裏繼續上學,有了新的、比以前有趣得多的同學,工作了以後更是見識了不重樣的精彩,身邊的人更是換了一撥又一撥。我想我並不是一個擅長懷舊的人,那段單純的大學宿舍生活,越來越深地躲在了記憶的深處,而那些鮮活的細節,在我自己未曾知覺間,已被蒙上了厚厚的塵土。

再次聽到她們的消息,是在五六年後了。

我偶遇了W小姐,見證了她對愛情最後的堅持。身為一家節目制作公司編導的她告訴我,X小姐整了容,改了藝名,頂著“微博美妝達人”的名頭,成了一名跑節目的通告藝人,之前曾經來過她們公司錄節目。而Y小姐,依然是X最好的朋友,她早早地在家人安排下嫁了人,現在已是兒女雙全,做全職主婦的同時,會陪X跑節目,假借助理的身份混後台。

過了一段時間,W給我打來電話,說第二天X小姐還要去她們公司錄節目,問我“要不要去圍觀”。我對X整容後的樣子特別好奇,於是決定前去。

當W帶著我潛入她們的攝影棚時,我一眼就認出了聚光燈下的X小姐,雖然她的五官和以前確實不一樣了。她應該是開了眼角,鼻子也變得挺拔了不少,原本有點生硬的下顎角現在變成了一道更加圓潤和精致的弧線,可那種慵懶和特立獨行的氣場依舊是她的標志。

來參加這個節目的女嘉賓都是不知名的所謂通告藝人,大多帶著點諂媚與俗氣。只有她,就算在跟大家推薦著一些“美妝寶物”,聲調還是柔柔慢慢的,仿佛只有她一個人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