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3(第2/3頁)

“你知道嗎,他真的很討人喜歡,很有魅力。即便他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聰明,但我真的很喜歡他。當然,班上的女孩很多都比我年輕,比我苗條,他能選擇我,確實讓我受寵若驚。可這樣做可能導致的後果讓我很煩惱。如果我和他上床,法語科目得了A,我就會一直覺得我不是靠真本事得到的A,我知道自己是可以的,但別人肯定會覺得我是睡出來的。我可不想那樣。”

“為什麽不把你的想法告訴他呢?”

“是啊,是啊。我就該告訴他。我會讓他等到這學期結束,如果到那時他還對我有興趣,我們再見面。對,就這麽著。”

她滿心歡喜,匆忙但自信滿滿地走了。米拉坐下來,內心翻江倒海,火燒火燎。她生平第一次體會到妒火中燒的滋味。瑪莎心慌意亂,她遇到了問題。可那算什麽問題啊!米拉嫉妒她,不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聽起來很有魅力的男人對她感興趣,也不是因為她做成了什麽事,比如拿到學位、準備進入法學院,而是因為,瑪莎,這個幾年前還被關在米拉所屬的這個狹小圈子裏的女人,如今能夠無所畏懼、從容自信地遊走在那個大世界裏,甚至可以因為要不要和大衛出去喝酒而犯難。而且,她也不擔心對方可能提出性要求,即使真的提出了,她也覺得自己能夠應付得了。

這令米拉大為震驚。她深深覺得,要走出這個小圈子,是需要具備某些特質的。無論這種特質是什麽,是勇氣、自信、活力,還是堅韌,自己都不具備。那晚,她坐下來,認真地思索,此後的很多個晚上,她也常常思考這一點。她感到很羞愧,覺得自己是個膽小鬼。她回憶起以前老師對她的學識和才能的高度評價,如同一個年老的運動員回憶起自己高中時為團隊獲獎贏得的那關鍵一分。她兒時的雄心壯志又在回憶中擡頭了。她試著不去理會它們,可它們就像纏在一塊破塑料上的蛛網,怎麽撣也撣不掉。

首要的是,她得擺脫這種嫉妒。它令人痛苦不堪。於是,她坐下來喝上兩三杯甚至四杯白蘭地。她一邊喝酒,一邊看月亮穿過雲層,腦中想著各種人類的奮鬥。塵歸塵,土歸土[20],臨了,萬物究竟有何意義?她提醒自己,這世上所謂的成就,不過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即便不是如此,也是毫無意義的。一切人類體力和腦力的結晶終將化為塵土。比如說,發現杠杆原理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烤肉的時候配上那些小小的香料葉子,又需要具備怎樣的想象力和智慧。萬事皆不易,且耗時良久。米拉想起在學校裏寫論文的時候,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看書、認真思考,最後終於得出一個看似新穎、有見地的結論。結果,一年以後,她偶然在一篇自己出生前就已發表的論文裏看到了同樣的結論。建造一個王國或帝國需要耗費怎樣的努力?到最後,還不是像馬裏帝國[21]一樣,被掩埋在無名的浩瀚沙漠之下。人們昧著良心,以刀劍或槍炮、毒藥或饑餓殺死別人,最終建立起一個王朝,它卻在一年、十年或百年間傾覆。既然王朝有一天注定衰亡,那十年還是百年又有什麽區別?

這些事都是男人幹的。他們自大、浮誇,想要在外部世界建立各種永恒的象征,表明他們是陰莖永不疲軟的男子漢,可他們的肉體卻做不到。那簡直是妄想,可怕的妄想,但為了這種妄想,他們犧牲了數百萬並未被這種瘋狂裹挾的人的性命。偉大的神——諾姆。她把他比作神,這樣對嗎?她還記得,她曾經認為他沒有自己聰明。可不知不覺地,他從一個膽怯的男孩變成了一個有權威的男人。可她知道,他還像以前那樣空洞無物。但她還是服從於他。設想一下,假如她動搖了,從他身下爬起來說:“我在這兒待著不舒服。”那又有什麽意義?能得到什麽?她會給別人和她自己帶來麻煩,而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麽?她敢於打亂宇宙的秩序嗎?

假如她能讓自己解脫,又能怎麽樣呢?她可能會嘗到瑪莎那種興奮和喜悅,可是,從瑪莎身上也可以看出,那種興奮和喜悅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更大的孤獨。你可以打破社會規則,也可以對它置之不理,可這樣做之後,能有什麽回報呢?你只會陷入永恒的孤獨。也許,那時你可以創造出偉大的、美好的藝術品。可那又有什麽用?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世界——詩集被用來生火,壁畫被炸裂,圖書館被摧毀,歷史遺跡支離破碎,就連幸存的藝術品也像了無生氣的石頭,陳列在博物館裏無人欣賞,因為人們看不懂。對於一九六四年的人們來說,就算《貝奧武夫》[22]永遠消失了,那又和他們有什麽關系?世界能因此有什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