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女入胡 西夏毅宗皇後梁氏(附小梁氏)(第2/7頁)

當梁氏心中的天平完全倒向諒祚之後,頻頻將沒藏訛龐父子的舉動進宮告訴諒祚,早謀對策。

在史書上記載的是:這一天,梁氏忽然秘密進宮來告,說是兩人的私情已被沒藏訛龐發現,沒藏訛龐和兒子暗中商議,打算殺死諒祚,另立新君。

這一段說明總讓人覺得更像是一個借口,諒祚和梁氏竭力想表白他們是被迫動手,是沒藏訛龐先起了殺心。但是從沒藏訛龐角度來說,實無殺諒祚的必要,他是諒祚的舅舅和嶽丈,憑著雙重身份控制朝政,若是殺了諒祚另立新君,他哪來這麽好的身份作借口繼續控制朝政呢。若是與這個皇帝女婿不合,大可以囚禁皇帝,仍可以繼續對外發號施令。若說起因在於沒藏訛龐不忿皇帝跟兒媳私通,那麽梁氏肯定是第一個被殺的人,梁氏更不可能知道沒藏訛龐的計劃,還能夠行動自如地跑進宮去跟諒祚商量對策。

自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到如今只能是一種猜測了。

總之,諒祚與梁氏設下計謀,聯絡大將漫咩,借在密室中召見沒藏訛龐的機會,一舉將其擒殺,隨後將沒藏訛龐的兒子即梁氏的丈夫也一齊殺死,沒藏家族整族誅滅,皇後沒藏氏賜死。

而梁氏,踩著丈夫一系整個家族的人頭,登上了皇後寶座。

梁氏入宮不久,就在同一年裏以極快的速度生下了皇子秉常,此後秉常又被立為太子,母子尊榮,她所付出的殺夫的代價,終於換來足夠的補償。以秉常降生的速度來看,似乎更可以說明,梁氏要殺丈夫沒藏一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了。

從那一刻開始,梁氏的一切與沒藏這個姓氏徹底脫離了關系,她現在是西夏的皇後,自然,要關心的也是西夏的皇帝,西夏的國事。

西夏從建國之初,就在宋遼矛盾的夾縫中左右搖擺,借機不斷擴張。諒祚繼位之初,遼國趁元昊剛死,大舉入侵,雙方打了數十次大戰,雖然遼無功而返,但兩國關系卻也在短期內無法修復。

諒祚的母親沒藏氏曾為尼姑,受其影響,諒祚也比較好佛,他的兩個乳母又都是漢人,他也受漢化影響較深,從他不顧黨項貴族反對,棄黨項貴女而選一名漢女為皇後,可見一斑。

元昊晚年多征戰,再加上宮廷內亂頗多,諒祚繼位之初又和遼國連番大戰,國內已經民窮財盡。勢必要和宋朝交好,增進漢化,以恢復生產,推動經濟。

諒祚繼位,下了一系列對內對外的漢化措施。一是下令在國內停止使用蕃禮,全面改為漢禮;二是增官職,大量提拔漢人為官;三是參照宋朝制度,調整監軍司,使地方軍政分開,便於掌握;四是退出沒藏訛龐興兵所侵占地界,得以恢復和宋朝的榷場互市。

同時,諒祚又改回漢姓,仍用唐朝所賜的漢姓李姓。自唐代開始,拓跋氏一族一直沿用唐代皇帝的賜姓李姓,這是他們得以統治銀夏四州的合法依據,因此以李姓為榮。到後來元昊的父親德明向宋稱臣,就用宋代皇帝賜姓,稱趙德明。到元昊時,為了表示要獨立開國,他棄漢家賜姓李、趙皆不用,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元昊,元即是拓跋皇姓,昊即為天。元昊稱帝之後,自稱青天子,改姓嵬名,並更名為囊霄。嵬名即拓跋的黨項譯名,囊霄者,仍為青天之意。諒祚繼位,仍以嵬名為姓,直至此時恢復唐朝賜姓,西夏皇室的姓氏歷經幾代人的波折,終於確定為姓李。

梁氏的婚後歲月,雖然無從可考,但是她以漢人之身,登上黨項的皇後之位,兒子秉常又被封為太子,弟弟梁乙埋被封為家相。一時間家族騰飛,雞犬升天,此時的她,應該也是心滿意足了。

雖然她的丈夫諒祚政績不錯,但是嚴格地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丈夫,史載“諒祚兇忍好淫,過酋豪大家輒亂其婦女,故臣下胥怨”。這是一個走到哪兒淫亂到哪兒的家夥,也許這不怪他,而是遺傳因子作怪,因為諒祚的父親元昊和母親沒藏氏都是留下好色之名的人,甚至連死,也都是死於情殺。

面對這樣一個好色無厭的丈夫,不知道梁氏心裏怎麽想的,但也許一開始,她要嫁的就不是尋常的丈夫,她要嫁的,只是權勢,只要她的皇後之位不倒,任何情況她都可以怡然受之。

但是從她後來一個勁兒地把丈夫在世時所推行的政策全部推翻的行為來看,她的內心,也不是不怨的。也許第一任丈夫,還有可能是喜歡她欣賞她的,可惜,她要的卻不僅僅是一個男人的愛,她要得更多。

當初她既然舍棄了夫妻之情去追求權力,在得到權力之後,恐怕也不能抱怨缺少感情了。人總是要為他的得到,而付出代價。

1067年,在梁氏做了七年的皇後之後,她的丈夫西夏毅宗諒祚去世,據說是由於好色過度,以致弄壞了身體,死的時候才二十一歲。諒祚好佛,只不過是表現在他的大興佛寺和喜歡聽人講禪方面,至於佛家的清靜無為,則對於他的好色個性沒有絲毫的觸動。